孙宜学摆贵勤:“一带一路”文学信息共享走廊助力实现民心相通

发布时间:2019-05-06浏览次数:261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快速发展,关键在于中国同沿线国家找准了合作之道。合作即对话,“一带一路”就是中外对话的国际信息走廊,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可以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走廊的跨疆域信息共享走廊,也是中外文学交汇、相互借力搭建繁荣共生的信息共享走廊,各国文学也都能在这个信息走廊各自言说、相互交流、美美与共。

中外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信息走廊,作为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学合作发展的中国方案,能够掌握中国当代文学在沿线国家走出去的主动权,获得先机。同时,信息走廊的建设能够促成中国与世界各国、世界各国之间文学作品的新型合作关系,可以加速中国与沿线国家优秀文学作品共享,提供平台和源流,使中外各国能充分相互汲取彼此文化的精髓以丰富和完善各自文化,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中外文学交流活动,增进民心相通和人文交流,进而推动中、外文学关系朝着互鉴、平衡、共生的方向发展。

  

信息共享走廊主要建设内容是:

  

第一, 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信息走廊,促进民心相通。

  

文学作品最动人的魅力在于文学之光感召和照耀人性的能力。共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信息走廊,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以已出版和规划出版的作品为基础,努力从沿线各国的文学作品中找到与中国当代文学元素相契合的作品,以唤起沿线国家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和共鸣的文化元素,实现以文学情感沟通人类情感。

  

第二, 加强“中国智慧”共享共用,推动实现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学文化发展与其经济状况相仿,而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则承继了千年的大浪淘沙始见金,对沿线国家的文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中国文化的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也是自古就有的优秀传统。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动因与世界上任何优秀文学一样,既是自身发展的内需,也契合了沿线各国对中国文学的需求。

文学多元为百花齐放的壮美奇观和民心相通的众望所归提供了可能。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出去并非以世界文学的统一性、同一性和单一性为目的,而是希望通过与沿线国家分享中国当代文学的成果,有机推动沿线国家民族文学的自觉和发展,使其明确自身的丰富思想和内涵,优化其文学生态,更好地实现中外小说共生。

中国智慧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方案的提出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理念和文化精髓,彰显中国文化魅力,赢得沿线国家最大限度的信任,共同打造中国当代文学融入沿线国家民族文学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优秀文化和中国智慧的共享共用。


作者:孙宜学摆贵勤(孙宜学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