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宜学: 构建“一带一路”中国当代文学外译“同心圆”体系

发布时间:2019-06-24浏览次数:188



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主要以文化输入为主,主要是以翻译他国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为主。但近年来,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中国实际上进入了一个“译过去”——即把中国的东西翻译为外文的时代。但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是以一对多,以中国文化对应沿线国家诸多文化,问题复杂,而世界对“一带一路”的阐释更是基于自身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导相关翻译,并且提高翻译质量,实现汉语与沿线国家不同语言的一一对应、多义对应。作为主导者,中国文化翻译机构和译者必须精心选择译什么、谁来译、怎么译、译给谁等核心问题,科学处理语言和文化差异,以中华文化翻译为“一带一路”倡议营造有利的软环境,以“一带一路”带给沿线国家的硬实力为中华文化翻译铸造保护墙。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是推动实现“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的文化桥梁,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务实推进,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沿线国家的翻译也应精准对焦,统筹推进,总体布局。在国际形势、国际舆论瞬息万变的新历史语境中,中国政府要加强与沿线各国密切合作,强化监管,努力整合、精简、规范“百家之言”,以受众接受方式为导向,精准选择文学作品翻译底本,总体谋划翻译过程,深化监督翻译质量,自上而下协调推进不同译作的各关键译介环节,构建外译“同心圆”体系,平衡译作与外交关系、文化关系、文学市场效益和译者水平之间的关系,形成健康翻译新格局,以期淡若无痕地实现中国文学审美与对象国文学审美的有机统一。

中国当代文学外译“同心圆”体系的圆心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原作,广义上包括已经译出、正在翻译和有译出潜力的所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原作。以此为圆心,根据“一带一路”建设布局一环一环向外扩展,具体环带划分是:第一环为核心国家区,以“陆上丝绸之路”的中亚5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亚11国和南亚8国等24国为主;第二环为重点国家区,包括亚洲的蒙古国和韩国、大洋洲的新西兰、西亚18国、东欧20国、非洲及拉美地区6国;第三环为重要国家区,包括非洲32国、拉丁美洲13国、欧洲4国、大洋洲4国;第四环为外围国家区,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未来的重点合作国家区,具有与中国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巨大合作潜力和空间,包括“七国集团”(G7)的六个成员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兼及其他国家。

同心圆带向外层层扩展,向心、离心且稳定。在“同心圆”环带内,则分布着不同质点,即代表一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译作,质点的疏密度代表该译作海外传播的高潮和低谷。原作者、译者、译介内容、赞助人、出版商、译介受众等众多外力作用于同一质点,推动实现译作在某一国家或地区读者的接受,而质点的位移则对应译作在不同国家的传播和接受轨迹和传播速度。同一原作不同译作的质点位置不同,每一译作又以质点为中心可形成子同心圆,构成新的影响环带和辐射圈。

“同心圆”体系实际上构成了一个文学作品翻译传播标准动态体系,只要原始数据准确,就可逐环分析对象国翻译市场的书情和翻译生态,分析并确定哪些中国当代作家的哪些作品符合“同心圆”第几环国家区的外译需求,精细化梳理每一环内与中国文化相近、相通或亲近的“一带一路”国家文化;阶梯化分类每一环内对中国文化有好感,但并未进行充分交流的沿线国家文化;在各环内模块化设计并打造中国当代文学外译的品牌项目,差序展开、推进外译工作,进而推动提升国别化外译的效果,带动相关文化产业领域的共同发展。

“同心圆”体系如同一朵花,圆心即花心,由花瓣簇拥,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同心圆”体系是有序输出、国别化翻译并推送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路线图、指路灯,是中国软实力逐步增强的轨迹图;圆套圆、圆连圆,则是中外文化共生的罗经仪。


作者简介

孙宜学 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