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婧: 德国大学积极投身世界高等教育 ——“精英大学”名单公布

发布时间:2019-07-23浏览次数:148



 2019年7月19日德国时间下午4时,德国联邦教研部长卡尔利泽克(Anja Karliczek)女士与德国联邦同各州科学联席会议(GWK)主席艾娃·匡特-布兰特(Eva Quante-Brandt)教授在波恩共同宣布“精英战略”(Exzellenzstrategie)框架下“精英大学”主线的资助名单。10所大学与1个大学联盟成为最终赢家获得德国“精英大学”的头衔,他们分别是:亚琛工业大学、柏林大学联盟、波恩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汉堡大学、海德堡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康斯坦茨大学、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图宾根大学。

名单透露的讯息

  从这份名单看,德国高等教育体系西强东弱、南强北弱的格局依然明显:10所精英大学中只有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属于原东德地区,其余大学均来自德国西部联邦州。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有四所大学摘得桂冠,成为各联邦州中最大的赢家;同属南部的巴伐利亚州也有两所大学获此殊荣,与最西边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并列。而德国北部地区只有汉堡一所大学入选。德国中部地区此次颗粒无收,哥廷根大学和不来梅大学在精英战略的角逐中均遗憾出局。

  10所大学中有8所曾在此前获得“精英倡议计划”(Exzellenzinitiative)的资助,只不过当时的资助主线名曰“未来构想”,获得资助的大学尚不能被正式称为“精英大学”。2006年至今,慕尼黑的两所大学以及亚琛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和康斯坦茨大学连续获得了三个阶段的资助,精英大学的地位几乎难以被撼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图宾根大学从精英倡议计划第二阶段起,连续获得两个阶段的资助,表现稳健。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这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大学则是命运多舛,先是在“精英倡议计划”第一阶段成为全德首批获资助的三所大学之一,在“精英倡议计划”第二阶段又跌落云端,在最新的“精英战略”竞争中终于又漂亮地扳回一局。

  相比之下,此次“精英战略”中的两匹黑马——波恩大学和汉堡大学尤其引人关注。实际上,在2018年9月公布的精英集群资助名单中,波恩大学和汉堡大学就已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波恩大学以4个单独申请项目和2个联合申请项目成为获批项目数量最多的大学;紧随其后的汉堡大学有4个单独申请项目获得资助。这两所大学在过去的几年间均对此次申请给予极大的重视,通过将优势学科整合重组,突出特色与优势,最终脱颖而出,而在精英集群资助主线的绝对优势也加大了它们在精英大学资助主线获得成功的机会。

名单中唯一的联盟

  唯一一个获得资助的大学联盟是柏林大学联盟。在此前精英集群的资助名单上,柏林三所大学共有7个申请项目获批,其中4个项目为柏林自由大学(2)、柏林洪堡大学(1)、柏林工业大学(1)单独申请,3个为联合申请项目。此外,联盟中的柏林自由大学连续获得了“精英倡议计划”前两阶段的资助,柏林洪堡大学也曾获得“精英倡议计划”第二阶段的资助。从过去取得的成绩来看,柏林大学联盟能够获胜,几乎也是毫无悬念的。但是他们为何选择以大学联盟的名义申请资助才是大家更为关心的部分。

  2018年2月21日,柏林三所大学与柏林夏洛特医科大学一同签署联合声明,成立柏林大学联盟(Berlin University Alliance),希望以大学联盟的形式共同参与“精英战略”的角逐,并将柏林打造成为一个研究中心。尽管柏林的这些大学对于如何分配和使用资助经费、如何协同完成精英大学的计划仍未有清晰方案,并且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困难与阻碍,但柏林至少跨出了这一步。相比之下,慕尼黑的两所大学则更为保守,在四个精英集群项目均为与对方联合申请的情况下,依旧选择以单所大学的名义申请精英大学的资助。

  多所大学能够以联盟的形式参与竞争是此次“精英战略”的创新之举,也反映出德国政府对大学使命的新认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大学之间,大学与其他研究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不可或缺,单所大学难以靠其资金和人力去解决人类社会所面对的复杂而深刻的问题。因此,实现知识区域发展,灵活推进大学群的建设,将成为现代大学发展的新模式。而柏林大学联盟在探索区域合作模式方面的做法也将为其他国家、地区的大学如何推进区域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精英大学”头衔的价值何在?

  获批的精英大学或大学联盟将从2019年11月1日起获得每年共计1.48亿欧元的资助。根据申请,单所精英大学将获得的年资助额为1000万至1500万欧元,精英大学联盟将获得的年资助额为1500万至2800万欧元。

  对于德国大学而言,这些经费的金额并不算大,在此我们以两所大学的经费情况进行比较说明:慕尼黑工业大学2018年的经费中政府投入的基础经费为5.591亿欧元,第三方经费为3.06亿欧元;汉堡大学2017年的经费中政府投入的基础经费为3.44亿欧元,第三方经费为1.47亿欧元。尽管精英大学的资助经费有限,但额外的资金已足够让大学完成不少想要完成的任务,例如:新开设某个专业,从事特定的研究,改善教学质量等等。

  更重要的是,获得“精英大学”头衔的隐性红利远超政府给予大学的实际资助。这些大学在赢得良好声誉的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也将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精英大学”头衔也必定能够为这些大学带来更多的优秀人才和各类资源。

  “精英战略”的另一新特点是强调资助的持续性。因此,此次精英大学的资助期限原则上为两个7年,比“精英倡议计划”的5年资助期限长了很多。当然,德国科学委员会将在第一个7年后组织独立的外部评估,考察精英大学或大学联盟是否能够继续受到资助。没能通过评估的精英大学或大学联盟将会被淘汰出局。科学委员会还将在2026年进行精英大学资助主线的第二轮招标,计划新增4所资助大学或大学联盟。

  “精英战略”及其前身“精英倡议计划”都是基于2004年时任德国联邦教研部长布尔曼(Edelgard Bulmahn)提出的要在德国“打造数所哈佛式精英大学”的倡议。十五年后的今天,被选出的这10所大学和1个大学联盟或许与世界排名前十的英美精英大学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至少德国大学已为积极投身于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领域竞争做好了准备。

 (作者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