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敖军) 德国总理默克尔刚刚结束其任内的第九次访华,中德两国进行了第四轮政府磋商,并签署了经贸、能源、第三方市场合作、创新、智能制造等10多个领域20多份合作文件。如何推进新时期的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17日举行“德国内政外交与中德关系新动向”研讨会,专家指出,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中德双方既要立足双边,也要放眼中欧、亚欧乃至全球,以提升两国关系的全球意涵。
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认为,从2011年中德两国建立政府磋商机制开始,中德关系的全球意涵不断提升,譬如,在安全领域,《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 中明确提到共同推进叙利亚、阿富汗等问题的政治解决,表明两国将在全球危机和冲突解决中加强协调。此外,中德两国将在第三国(例如阿富汗) 及第三方市场合作,推动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里的合作。这些均表明,在安全、经济治理、经贸与基础设施、气候等领域,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郑春荣指出:“要以更加创新和开放的思维,赋予中德合作更多的战略内涵。”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表示,中德关系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三个方面,首先必须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人。其次,要摈弃零和游戏的思维,实现合作共赢。第三,在双边关系中独立自主地根据事件本身做出客观分析,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不受第三方影响,尤其是南海等问题上,德国应摆脱美国的干扰,自主确定外交立场。
当天,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德国发展报告(2016)》(德国蓝皮书) 发布。报告指出,当前欧盟正面临着多重危机,如乌克兰、欧债、暴恐、英国退欧公投等等,其中,难民潮是最大的危机,因为它是道义性质的,事关申根体系的存亡。而德国领导力的削弱致使欧盟短期内无法解决难民危机,目前欧盟能够做的只是“小修小补”和减少损失,大的动作最早要到2017年年底才有可能看到,因为届时英国脱欧公投将尘埃落定,而法国和德国也将完成政府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