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2015年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会议在北京语言大学隆重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教育部郝平副部长,民进中央副主席刘新成,教育部国际司岑建君司长、社科司张东钢司长,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校长崔希亮、副书记王鲁新,全国42家培育基地负责人以及其他承担课题研究的22家机构代表,中共中央办公厅、中联部、外交部、商务部等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郝平副部长主持。
严隽琪副委员长就推进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国别和区域研究要做些实实在在的研究,要和研究对象国家和地区做到“零(距离)接触”,围绕研究对象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个领域开展深入研究。高校作为学科门类齐全、高端人才聚集的科研机构,能够充分适应国别和区域研究前沿性、交叉性的特点,希望高校以智库建设为突破口,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和障碍,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推动科研组织和管理方式的改革,尝试将咨政报告纳入职称考评体系中来,引导、激发广大高校科研队伍的积极性,投入到国别和区域研究中来。
教育部郝平副部长就推动国别和区域研究讲了四点意见:一是全力推进国别和区域研究各基地的实体化建设工作;二是推动各基地管理机制体制改革,为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改革活力;三是尽快建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旋转门”制度,促进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在高校智库和政府机构间良性流动;四是国别和区域研究要为中非、中东欧、中拉美建立人文交流机制提供基础性研究,为正式建立人文交流机制做好探路者。
教育部社科司张东钢司长就如何加强智库建设,推动国别和区域研究发展做政策解读。
当日下午,各参会代表参加分组讨论,国际司岑建君司长做总结讲话,对基地实体化建设和按照一线资料、一线人才、一线成果的“三个一”的标准,建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旋转门”的工作进行细化部署。
我校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参加了会议和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