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德国研究中心胡春春副教授赴德参加中德茶文化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5-04-17浏览次数:326

  4月11日至13日,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胡春春副教授赴德国东弗里斯兰地区参加了“Tee. Dhe. Tschai.——中德荷茶文化国际研讨会”。会议获得当地舆论和听众的热烈欢迎,北德电视台、《东弗里斯兰日报》、东弗里斯兰广播电台、《欧洲时报》等德国媒体都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新华社更是发回了系列报道,以下为其中的一篇,原题为《中德千里会,品茗论茶缘》:

点击查看原图

  

  

  400年前,荷兰商船将茶叶、瓷器、香料等中国产品运至欧洲。东弗里斯兰,这个与荷兰接壤的德国西北部地区,也因此与茶结缘。400年后,已发展出自己独特茶文化的东弗里斯兰人与中国茶文化学者又因茶而遇,尽管饮茶习惯有异,相通的是品茶品人生的共同雅好。

  由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和东弗里斯兰地区四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中德茶文化研讨会11日在德国东弗里斯兰地区城市埃姆登举行。由于感兴趣者众多,原定在埃姆登东弗里斯兰州立博物馆举行的研讨会不得不搬至埃姆登教堂改建的图书馆中举办。

研讨会嘉宾、荷兰中国外销瓷研究专家克里斯蒂安•约尔格教授为台下百余名茶友介绍了中国茶与瓷器传入欧洲的历史。17、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将茶、丝绸、瓷器进口到荷兰,再传播到欧洲各地。为了让茶喝起来不苦,欧洲人开始往茶中加入糖和奶。后来,欧洲人又嫌茶杯太烫,为杯子加上杯柄……这些变化从德国东弗里斯兰人的饮茶习惯中可见一斑。这里的人一天大多是以一杯加入冰糖和奶油的红茶开始,又以这样一杯香浓的红茶结束。

  研讨会开始前,埃姆登茶贸家族企业“蒂勒和弗莱斯公司”总经理弗朗茨•蒂勒向来自中国的茶文化学者展示了东弗里斯兰人的茶道:先将大块冰糖放入杯中,再倒入热腾腾的茶水,冰糖在热水刺激下发出叮叮脆响。接下来,将鲜奶油沿杯壁逆时针加入杯中,由于密度较水小,短暂沉入茶中的奶油很快会像一朵朵涌动的白云,绽开在茶水表面。香浓的口感,惬意的享受,东弗里斯兰人对茶的热爱超乎想象。蒂勒介绍,这里每年人均饮茶量达到300升,以印度阿萨姆红茶为主的混合茶是当地人的最爱。

  东弗里斯兰人为何如此好茶?东弗里斯兰州立博物馆学者安妮特•坎岑巴赫介绍了专家们的一种观点:17世纪,东弗里斯兰地区水质极差,为了让水变得可以享受,人们选择饮用啤酒等饮品。茶传入这一地区后,人们发现,饮茶不仅健康,重要的是不会使人喝到中午就变得醉醺醺无法工作。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但是德国的听众大多对中国茶文化并不太了解。研讨会上,安徽农业大学讲师蒋文倩以祁门红茶为例,讲述了中国茶叶外贸史。该校茶文化专家丁以寿则介绍了中国饮茶方式的演变以及中国的茶叶种类。丁以寿还强调,茶不仅可以净化心灵,还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体现了中国的和谐思想。东弗里斯兰人待客敬茶有个规矩,客人得连饮三盏,否则主人会不高兴。丁教授借题发挥,说中文品茶的“品”字正是三“口”,正合德国茶乡规矩。

  从附近城市莱尔专程到埃姆登聆听研讨会的玛尔塔•克拉森说,研讨会的嘉宾发言很有意思,让她学到很多知识,了解了中国人如何饮茶以及中国茶叶进入欧洲的历史。她坦言,自己对中国人的饮茶习惯知之甚少,但茶绝对是东弗里斯兰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人感到宁静、和谐。“我们就是喝茶长大的,”她说,“每当我遇到烦恼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坐下来喝杯茶吧,世界将会变得完全不同。”

  这个研讨会德方主要组织者之一、莱尔家乡博物馆馆长松恩博格说,这次茶文化研讨会天时地利人和,对茶的共同爱好和研究拉近了中德双方的距离,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培育更多的茶文化合作。

  

(文字:新华社记者郭洋图片:新华社记者班玮编辑: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