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慧萍:德国外交莫丢掉默克尔的智慧 (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22-01-22浏览次数:179

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近期频频发表对华强硬言论。她抢在欧盟形成共同立场之前宣布因为“个人决定”不出席北京冬奥会,她还声称,要在“尊重人权”的条件下与中国合作……显然,新时期的德国外交仍然需要借鉴默克尔的政治智慧。


默克尔是新世纪以来欧洲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人。从 2008年开始,她成为欧洲危机管理的核心人物,引导欧盟度过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难民危机、俄乌冲突、英国脱欧等一系列危机,被视为国际上最能代表和领导欧盟的“欧洲领袖”。


默克尔时代,德国在欧盟领导力表现出若干鲜明特征:其一,注重非霸权,强调主导而非领导欧洲,擅长运用战术技巧居中斡旋,平衡各方立场;其二,重视内部团结,对抗内部离心力,与马克龙相比更加注重带动所有成员国前进,而非依靠少数有意愿的“先头部队”推进欧盟重要议程;其三,寻求政治妥协,对外刻意保持模糊立场,强调利益与价值观并重,寻求与主要大国保持稳定的合作对话关系,避免正面对抗。


进入后默克尔时代,德国外交如今经历着渐进式的调整转型过程。德国新政府保持欧洲一体化和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这两大支柱的地位不变,坚持多边主义原则,由此维持着传统外交路线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与此同时,新政府试图改变默克尔的危机管理模式,以更积极的姿态设置议程,主动开辟新的外交领域,以更加积极主动和高调的姿态推进气候外交、人权外交。


新政府也试图终结“政治妥协”时代。默克尔时代在对俄罗斯、土耳其等国政策上寻求政治妥协,刻意保持模糊立场,避免正面对抗,而新政府的对外立场态度更加清晰明确,例如对俄基调更强硬,在对华交往中也多次强调“对话与强硬”并重。


新政府也希望强化“战略自主”定位。面对美国外交政策重心调整及中国全球实力变化给欧洲带来的震撼,德国既不愿看到中美对抗的局面,又担忧中美越顶外交,于是开始从追随美国转向构建更加均衡平等的欧美关系,希望把握主动权和自主权,更好捍卫自身利益与价值观。


当前欧洲面临严峻挑战,对内需要抑制内部离心力,克服英国脱欧的后续影响,对外需要提升国际影响力,化解在全球地缘政治博弈中被边缘化的风险,同时消除本土和周边安全隐患。如今,明斯克协定、中欧投资协定、“北溪-2”项目等方案的落实均遭遇阻力,凸显默克尔离任之后,欧盟外交遇到的困境。可见,德国在地区与全球事务中仍需借鉴默克尔的政治智慧,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和中美欧三角互动中继续发挥“稳定锚”的欧洲大国作用。


(作者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