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荣:欧洲文化融合实践失败了吗

发布时间:2020-11-06浏览次数:78

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40ZMHGZOUC4


奥地利维也纳周一遭遇血腥袭击,据称被击毙的枪手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支持者。之前法国发生过“斩首”惨剧,凶手是在法国长大的车臣裔男子。在维也纳突发恐袭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说:“这就是我们欧洲现在所处的情况。”在欧洲大国常常宣扬开展文化融合实践的背景下,这类因为文化冲突导致的暴力事件依然屡见不鲜,欧洲的文化融合实践失败了吗?

法德英等欧洲大国都经历过一段悠久的移民史,由此也形成它们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如何保持社会团结,始终是摆在它们面前的一项艰巨挑战。对此,法国采用的是同化政策,德国尽力让移民保留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英国则尝试让外来族群同等地参与政治过程。但是,这些做法在实践上均难言成功,最后带来的多是社会的撕裂、外来少数族群的异化以及本国人的不满。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欧洲大国对于融合成功与否更多采取的是经济实用主义的视角。历史上,外来移民的涌入缓解了欧洲大国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为其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与此相应,欧洲大国致力于向外来移民提供语言课程、受教育机会,并帮助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移民如果可以不依靠欧洲大国的社会福利而自行谋生,就被认为是融合成功了,欧洲大国并不苛求外来族群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


其次,欧洲大国内部对于文化融合的目标及其方式缺乏共识。“多元文化主义”曾经一度被认为是解决欧洲社会多元文化带来问题的良方,但是,机械地实施形式上的多元政策,结果却是造成相互疏离乃至排斥的平行社会的形成。由此,“多元文化主义”宣告失败,取而代之的是对移民接受主导文化的要求。但是,德国历史上围绕“德国主导文化”的讨论,不仅没能凝聚德国社会在移民融入上的共识,反而加深了“我们”与“他者”之间的对立。此外,它暴露出德国社会在文化融合上的单向思维,即外来移民必须适应“德国主导文化”,而不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

再次,欧洲大国移民融入政策的前后矛盾性越发凸显。法英德等国都曾实施过对外来移民及其文化更包容或宽容的政策,但是,在国内问题频发的情况下,它们都对移民采取了趋于严苛的政策。尤其是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爆发以来,难民与移民已是欧洲政治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右翼民粹主义势力的崛起,法德英等纷纷收紧移民政策,并对外来族群提出更高的融入主流社会的要求。在难民危机中接纳最多难民的德国,也从对难民实行“欢迎文化”,转向收紧边境,并对已入境难民实行“促压结合”的政策,其实质是要求难民接受“德国主导文化”。


最后,欧洲大国政府实现文化融合的行动空间受到限制。在暴恐袭击接连不断发生后,欧洲大国民众逐渐将难民、移民与恐怖主义关联起来,难民、移民问题的政治化、安全化伴随着其污名化,进一步限制了欧洲大国政府的融合努力。与此同时,欧洲社会越发认为有移民背景的人未能成功融入,责任主要在他们身上,而不是移民政策存在缺陷,例如移民家庭集中在特定的问题城区,抑或由于外语课程供给不足造成的语言和就业等问题。

在欧洲大国经济因各种危机如今遭遇困难的情况下,它们能够向移民融入投入的资源越发捉襟见肘。不仅如此,在右翼民粹主义的炒作下,认为移民在获得资金救助、住房供给、公共服务等方面受到优待的人也不在少数。加之,全球化背景下网络信息四通八达。移民在政治和经济安全感、获得感缺失的情况下更倾向于在赛博空间通过母体文化寻找精神寄托,也就更难建立对移民国的认同感,极端思想更容易乘虚而入。


移民的融入、文化的融合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需要政府保持连贯的融入政策。尤其是在遇到像新冠疫情等危机的背景下,欧洲大国政府容易忽视移民融入问题,而这些来自异域文化的底层人物此时更需要融入帮助,如果他们的诉求被忽视,他们对自己被边缘化的不满情绪会进一步放大,就更容易引发恶性暴力事件。

此外,文化的融合以文化之间的平等相待和互融互鉴为条件,为此,欧洲大国的文化融合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放下它们潜意识里的文化优越感,以一种开放的姿态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互动。法德英等欧洲大国常常在对外交往中,突出“欧洲的方式”(European Way),这其实也是欧洲的文化优越感在作祟,从文化融合的视角出发,恰恰需要的是一种“求同”而非刻意“求异”的相处之道。


(作者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