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宜学 : 来华留学生教育与中国教育不出国门的国际化

发布时间:2019-11-04浏览次数:204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将“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作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提出继续“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立并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推进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拓展人文交流领域,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就说明,来华留学生教育与中国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中国教育国际化的一体两翼,两者结合,可助力实现中国教育不出国门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华留学。但因为说明不够,资源运用不充分,导致围绕来华留学生教育不断出现一些负面舆情。对教育国际化的这种片面认知,实际上是把中国教育国际化的两翼人为割裂开了,忽略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中国人才培养国际化整体工作的内在组成成分。

中国教育国际化实际上同时包含了中外学生国际化,而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内在促成部分,来华留学生教育属于典型的内向型和外向型兼具的教育资源:所谓内向型,即来华留学生通过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实现自身的国际化,以中国为桥走进世界;所谓外向型,即中国学生可借力来华留学生实现自身的国际化,以来华留学生为桥走向世界。

当前,中国的大学无不把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现实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在中国还基本上被视为一种“特殊教育”,学习和生活环境都相对特殊:由专门的机构单独组织教学,并住在专门的留学生公寓。其实,有来华留学生的学校或机构都应立足实际,努力拓展中外学生融合培养模式,让留学生走到中国学生中去,将中国学生请到留学生中来,这样一方面可提升留学生融入中国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促使中国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国际文化资源,培养自身在世界文化大格局中更深入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出未来能与世界不同国家的青年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外青年人才。

通过中外学生文化学术交流,中外学生都可加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同时加深对其他民族的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一所大学就成为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窗口,一个文化交汇的熔炉。相信经过这个熔炉淬炼过的中外学生,会更多一份走向世界的自信和从容,也更能科学全面地认清自己作为中国人和世界公民应承担的责任。


(本文作者系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井冈山大学校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