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弢:为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描绘新蓝图

发布时间:2017-07-19浏览次数:231



 作者: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弢

  7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柏林,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于当地时间7月5日,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两国领导人高度评价中德传统友好,为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下阶段发展描绘新蓝图。此次访德,也是习近平主席今年继访问瑞士、芬兰之后第三次出访欧洲,凸显了欧洲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德国各界对习近平访德及中国在全球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充满了期待。

为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描绘新蓝图

  近年来,难民危机、乌克兰危机、希腊债务危机和英国脱欧等危机事件层出不穷。而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国内平稳的社会秩序,在这一系列危机中,已经扮演了欧洲的领导角色。德国政府认为,在全球事务领域,中国扮演着关键角色。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叙利亚问题,维持开放的国际经济秩序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只有与中国合作才能找到一个能持久有效的解决方案。此次访德,习近平就中德关系发展提出双方要密切高层交往,发挥双边对话机制作用,提升政治互信等四点建议。默克尔也表示,德中两国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广泛领域的合作符合双方利益,并且拥有更大潜力。

  今年是中国和联邦德国建交45周年。在这一背景下,双方高层领导互访更加频繁。先是今年4月和5月,中德外长分别借助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和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实现了互访。而6月初,李克强总理访德并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了中德总理年度会晤。不到半年,中德双方高层已多次进行直接面对面的对话。而双方商讨的主题和合作领域,则已从传统的双边经贸合作,走向了包括全球治理在内的全方位协商。

  中德经贸交往及合作是中德关系的基石所在。2016年,中德双边贸易额1700亿欧元,中国首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不仅已连续42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并且是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欧洲国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中德经贸交往的深入,双方经贸关系早就不再只停留在单纯的物资交易上,而是越来越强调双方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此次习近平与默克尔的会谈中,双方都同意进一步加深两国在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合作。

  在经贸领域之外,近年来,两国人文及社会交流飞速发展。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意味着两国社会的所有领域都将融入到这种合作关系中。 在谈话中,双方领导人都认为要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双方的社会和人文交流。在今年5月正式启动的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直接推动下,双方进一步深化了在教育、科技、文化、青少年、政党、智库、媒体等领域合作。

  中德关系日益成熟,使得双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来处理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德方认为,中国应该向德企更多地开放市场,并要求受到“公平对待”。 对此,习近平指出,中德之间要营造双向开放、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7月5日,中国政府强调,中国会对在国内注册的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习近平访德期间,德国戴姆勒公司与北京汽车集团签署协议,共同投资50亿人民币用于动力电磁及纯电动汽车在中国的生产。这体现了德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积极看好。

  另一方面,中德还通过扩大合作范围,以做大合作蛋糕的方式来增加共同利益和消融分歧。这也使得双方关系越发具有全球性。习近平在德国《世界报》发表的文章指出,中德要拓展在第三方市场合作,加强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内做,共同为沿线国家的安全、稳定、繁荣作出贡献。在两国领导人的此次会谈中,双方再度确认了中德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合作的重要性。默克尔在与习近平的会谈中指出,德国非常愿意参加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德国能为该倡议的实现出一份力。

  实际上,双方都迫切有着在全球其他地区进行合作的需要。例如,德国政府曾提出过实行“非洲版马歇尔计划”的倡议。它认为,通过投资促进非洲经济发展,不仅可以使德国投资者获利,也可以减少前往欧洲的非洲难民的数量。然而,德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投资不到其全球投资的1%。为此,它迫切需要与中国等国合作。目前,双方已经达成了在安哥拉合作修建水电站的协议。此外,中德在亚非各国还有许多合作,共同帮助这些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

  当前世界局势处于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声潮甚嚣尘上的情况下,作为世界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及主要的贸易大国,中国和德国这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的合作,对于全球治理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德政府都认为,全球化能够实现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中德双方需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各种挑战,维持和加强世界多极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