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美荣:中德关系的全球责任

发布时间:2017-06-05浏览次数:119


  中德建交45周年之际,中国总理李克强如约来到德国,会晤德国总理默克尔及其他高层领导,探讨全面提升中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化两国的战略沟通与协作内涵,探索引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关键路径,构建起多极而和谐世界秩序的稳定之锚。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勾勒了中国和德国这两个全球大国在当下所应承担的历史性责任与担当。

    中德关系走到历史新高度。中国是德国的老朋友,对两德走向统一有一臂之力。实际上,中德有诸多相似之处导致它们很多时候是惺惺相惜的。日耳曼民族的严谨与中华民族的勤劳、德国人做事的专业与中国人做事的敬业、由诸侯割据或者邦国林立走向国家统一的艰难历程及经历等,都诠释了这两个国家缘何容易互生情意。不仅如此,作为陆海复合型国家和大陆强国,中德都有发展强大海军的国家战略与追求。近代中国在“睁眼看世界”寻求发展海军的过程中,唯有德国出售了当时最为先进的铁甲舰给中国。虽甲午海战让近代中国建立强大海军的抱负落空,但中国对德国先进军舰的欣赏却记载于史。此外,当世界聚焦于中国崛起之时,也担忧中美能否进行战略协调,将中美关系类比为历史上英德关系的言辞不绝于耳,这种类比虽不堪审视,但类比背后是世界看待这两个国家的相同棱镜:有塑造地区以及世界格局的能量。再者,中华民族尚未完成国家统一,德国人实现民族和解及国家统一的经验及智慧,对中国走向民族复兴及国家统一具有“他山之石”的启示效应。因此,不难理解中德两国水到渠成地建立了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也不难理解中国总理李克强任上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九次正式会晤,见证了中德由战略伙伴发展为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路程。

    深化中德战略沟通与协作内涵。经贸关系是国家间相互依赖关系的晴雨表,也是国家关系的稳定器,因其所具有的政治内涵。中德两国经济相互交融,中国已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也连续数十年保持中国在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近年来因全球金融危机西方国家黑天鹅事件不断,英国脱欧对德国领导的欧洲一体化也造成不小的冲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国,李克强总理带领商务团前来德国,用181亿美元的真金白银为中德战略协作关系注脚。从中德公布的会晤成果清单来看,两国取得了广泛的战略共识,“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成功对接,签订了智能制造、航空、新能源汽车、绿色发展、青年创新创业、未来交通等领域的合作协议,具体而微地落实了两国对彼此成为工业大国和制造业大国的战略支持。此外,在世界经济低迷时期,中德两国用“共塑创新”理念探索了创新引领合作的路径,也给世界做出通过创新促进增长的示范。由经济起步,中德两国还走进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和新一轮法治国家对话等领域,并宣布将于明年适时在德国举行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尽快顺利启动中德高级别安全对话机制,两国战略协作由浅水走向最深处的安全领域,无怪乎西方媒体盛赞中德“蜜月”。

    探索引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关键路径。经济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经济开放魅力的领悟透彻到骨髓;作为欧洲一体化的“领头羊”和“发动机”,德国同样是经济一体化及全球化的拥趸者。故而,当全球经济低迷时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经济体高呼“美国优先”,让全球化走到十字路口。对此,德国总理默克尔直言不讳,批评逆全球化会将整个世界带入“死胡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公开呼吁,“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因此,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传情达意地支持了欧洲一体化,德国也全心全意地赞赏 “一带一路”这个中国版的全球化战略和建设,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成为中德合作的“题中应有之意”。中德并未满足于此,还在唯一的超级大国后退和埋头于本国利益之际,担起提供全球治理和国际公共产品之责。在开放的全球治理领域,强调的是贡献、责任与担当。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当美国试图用本国利益作为衡量标尺并据此在中国是否为市场经济地位国家问题上设置障碍时,德国此次率先站出来支持欧盟通过修法寻求解决办法,让修订后的反倾销法不歧视任何国家,砍掉对中国竖起的栅栏。作为全球第二大及第三大经济体,中国与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携手,尝试推进全球化及全球治理的不同路径,让西方舆论欢呼“面对西方的乌云,亚洲升起的太阳似乎具有从未有过的吸引力。” 让世界欣喜的,还有中德探索引领全球治理的路径和共识。迥异于传统的单极思维,中德携手,成功地在阿富汗开展了联合培养矿业人才的三方合作项目,还基于“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导”原则共识,将在非洲开展三方合作。中德索所探索的普惠共赢全球治理包容路径,或许会改写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版图与模式,这才是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的意义所在,也是中德关系在当下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本文作者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