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德国学生假期弯道超车

发布时间:2016-01-25浏览次数:200

  学生们望眼欲穿的学校假期意味着远离学校,远离课堂,远离书本,但儿童的发展并未停歇。以严谨著称于世的德国人,对其子女假期的安排可谓一丝不苟。

假期常温习

    西方学生度寒暑假,焚膏继晷抑或游手好闲?德国知名民意调查机构福萨最新对1000户拥有义务教育期学生的家庭展开电话访谈。调查显示,尽管西方学校并不布置寒暑假作业,但在55%的家庭,孩子在假期仍需学习,其中,20%受访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在假期几乎每天温习教科书,33%的家长估算,他们的孩子在假期每周花费若干小时来巩固书本知识。假期重温课堂重拾课本,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旨在抵御遗忘,因为一个学期积攒的课堂知识储备,一旦遭遇假期,便支离破碎甚或灰飞烟灭。这便是假期学习的逻辑起点,也是开学时令教师惶惶的困惑。

    对这所谓的假期效应,学者的研究亦不遗余力。美国密苏里大学教授哈里斯·库珀领衔的学术团队曾在1996年第3期《教育研究评论》发表论文《假期对学业测试成绩的影响》。通过研究,该团队证实假期对学生知识储备的负效应,尤其在数学科目。而且,年级越高,负效应越大。由此或可推断,年级每递进一层,假期就应相应缩减,假期温习便须相应强化。

假期负效应

    无论缩短假期还是强化假期学习,均不受待见。挖掘假期负效应之根源,方能从本质上化解问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教授卡尔·亚历山大发现,暑期负效应与学生家庭的社会背景之间存有相关性,数学与阅读的假期负效应主要表现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孩子。进而推断,假期可激化教育不公平,因为弱势群体无力承担高昂的校外辅导。但该现象并未显现于德国。德国教育学家亨德里克·科伦和耶尔格·西威特研究发现,数学科目的假期负效应甚为普遍,但与阶层无关。

    据福萨调查,德国高学历家庭的子女反而更少利用假期温习教材。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家长,有18%认为孩子在假期经常温习,46%表示子女假期里彻底远离教科书。相反,家长学历为高中以下,其子女假期恶补现象较为泛滥。德国教育的实质性问题是父母学历与学业成就的高关联度。各项研究如《德国国家教育发展报告》《德国教育机会研究报告》均予以证实。显然,出身低学历家庭的德国学生有意挖掘假期正效应,以实现成绩赶超。不过,这只是徒劳。福萨年初公布的另一项民意调查发现,83%的受访家长甚而在孩子成绩良好的情况下仍倍感焦虑。他们抱定的信念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成绩优异学生的家长中,持该观点的比率甚而高达86%。其实,高学历家庭往往让孩子参与课后校外辅导,假期则归于闲暇。

假期多闲暇

    试图以假期恶补来实现弯道超车,以牺牲假期闲暇未必能够换取成绩提升,低学历家长忽视的恰恰是假期的教育性。福萨民意调查进而发现,65%的家长期待自己的孩子通过假期学习为开学做些准备,但更多家长(83%)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假期激发兴趣点、释放创造力、提升自主性,并强化生存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假期的这种非认知型教育性在放松的前提下尤为彰显。难怪42%的受访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在假期彻底放松,比两年前增长了4个百分点。

    针对家长对校外辅导机构所持态度,福萨民意调查获得同样结果。对分数,德国家长并未一味顶礼膜拜。就成绩优良的孩子而言,其家长中有64%希望校外辅导机构提供的学习项目能充当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尤其有利于激活非智力因素。所以,坚决抵制校外辅导的德国家长只有12%。可见,无论富有教育意蕴的假期闲暇还是作为假期生活组成的校外辅导,两者均无法成为学校教育的替代性选择,而是肩负补充与修正学校教育的职责。

 假期彰自主

    对假期教育性的充分认识意味着对闲暇教育的积极张扬。闲暇教育旨在使学生通过自主开发校外空间并自主利用课外时间来形塑主体,最终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德国各联邦州文教部部长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必议议题便是错位放假,以保障假期高速公路畅通无阻。该政策顺应惯例,即学校一旦放假,德国家长便携子女驾车驶往境外度假。以切身体验异域风土人情的方式,德国学生完成对欧盟“多元一体”理念和欧洲公民的理解。

    在德国,假期俨然一种隐性课程,润物细无声。笔者就此提炼三点启示:第一,父母应利用假期唤醒孩子非认知性的多元智能及其潜能,以便让其在假期尽情挥洒,从中挖掘加拿大西部大学哲学教授萨曼莎·布伦娜所说的童年特有的“内在的善”,并孕育“玩”性与“顽”性,创造力由此生发;第二,家长应利用假期滋润孩子价值、行为、情感的社会化,以完善“学习陪伴者”角色(2013年福萨民意调查显示74%德国家长认同这一角色),进而成全亲子共同成长并孕育崇善尚学的家风;第三,家长应利用假期反思孩子个性发展与班级授课制度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建构指向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家校关系。三点启示彰显假期的三大功能。欲超车,弯道即在此。

    假期,把时间拉长,把节奏放慢,把视野拓宽,把生命泼彩,虽为告别课堂,实乃超越课堂。弯道超车,学校假期不啻为良机。

    (作者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领导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