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欧洲引领西方大国对华务实风潮

发布时间:2015-11-05浏览次数:174

  近期,中欧高层互动频密,引发了双边关系的一波高潮,相比因南海问题波澜再起的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的接近更是夺目。而这一波“中欧蜜月”似乎在日前亚投行成立时,欧洲国家不顾美国意见纷纷加入时已见端倪,这究竟是经济不振、难民涌入下的欧洲的战术举动,抑或预示着某种战略调整,此中真意值得玩味。

  难道正是巧合?中国在欧洲的四大贸易伙伴——英国、荷兰、德国、法国在两周内轮番掀起对华攻势,可谓史上罕见。可以说,欧洲外交的中国时间已经来临;而中国外交的欧洲年也早已开启。眼下,抓住中国新一轮改革与全方位开放的机遇,成为欧洲的共识;而建设“一带一路”必须抓住欧洲,也成为中国的信念。欧洲靠近中国,中国走近欧洲,对21世纪的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一是妥善处理意识形态化分歧,务实合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欧洲成为西方对华关系的意识形态堡垒。近年来,欧洲人痛定思痛,认识到意识形态不应成为中欧关系的绊脚石。相互借力,共同开创国际(30.24,0.00,0.00%)新秩序,成为欧洲各国开展对华合作的动力。亚投行是欧洲大国携手中国创建新型国际金融机构的神来妙笔;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16+1机制也因“一带一路”建设而倍添活力。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不久将在京举行,会再掀中欧合作热潮。

  二是发掘新比较优势,互补合作。中欧关系热络是相互借势的结果,就是相互借助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势。中国经济从制造-出口大国向投资-消费大国转型,欧洲也在推行再工业化、走出债务危机,相互将各自新的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接,产生共振效应,开启中英合作黄金时代,并催生其他国家对华合作结出硕果。

  三是抓住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开放的巨大机遇,创新合作。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欧洲不仅倡导与中国建立创新合作伙伴,还创新对华合作模式,通过战略对接、服务于“五通”、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国际产能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等方式予以积极回应。欧洲投资计划与“一带一路”对接已经产生早期收获。

  总之,务实合作、互补合作,创新合作,是中欧合作的三大特点,凸显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的伙伴关系,也为中西合作树立典范。欧洲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对华积极合作,具有深远而广泛的示范意义,推动其他西方国家、发达经济体发展积极的对华关系,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美国、日本其他西方国家和发达经济体,不要再犹豫,而应调整心态,妥善处理双方分歧,以《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为蓝图,以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旗帜,携手中国积极开展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海外网专栏作者)

    原文刊登于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