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慧萍(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教授) 2015-04-16 14:28:00
亚投行旨在深化亚欧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在将中国和欧亚各国连接起来的能源、输油管道、电信网络、道路交通、环保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扮演重要的融资角色,欧洲强国德国的加入意义重大,其背后的战略考量和关切值得深入探究。
在中美角逐中,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应当采取何种立场,是倒向其中一方,还是保持中立,亦或是扮演斡旋角色,迄今尚未形成共识。不过,当涉及切身利益之时,它们的选择无疑保持了高度一致性。
4月15日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迎来关键节点:来自五大洲的57个国家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回想到3月12日,英国宣布加入亚投行,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17日,在中德首次高级别金融对话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德国宣布愿意以创始成员国的身份加入亚投行。亚投行旨在深化亚欧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在将中国和欧亚各国连接起来的能源、输油管道、电信网络、道路交通、环保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扮演重要的融资角色,这其中欧洲强国德国的加入意义重大,其背后的战略考量和关切值得深入探究。
积极回应中国国家战略
长期以来,中德、中欧关系受制于美国与欧洲牢固的跨大西洋关系,被传统的价值观外交束缚了手脚。而今,这一局面正随着中德两国各自奉行的积极外交政策被逐渐扭转。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德期间,双方建立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作为唯一与中国建立了政府磋商机制的国家,德国在能源、气候、粮食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与中国的合作前景广阔。
德国知名智库科学与政治基金会(SWP)在2014年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规划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致力于跨区域合作,直接触及欧洲的切身利益。事实上,德国是第一个声明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2014年10月中德双方发布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中,就约定两国加强铁道交通合作,支持有利于中欧国际贸易走廊建设的倡议,挖掘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潜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目前中德之间有三条国际铁路货运班列(郑州-汉堡,沈阳-莱比锡,重庆-杜伊斯堡),其中从重庆经由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东欧一直延伸到杜伊斯堡的铁路枢纽将中欧之间的陆路交通缩短到16天,比海上交通快了20天。《纲要》还约定推动开通上海港与汉堡港之间的集装箱绿色航线。虽然英国抢先一步成为宣布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国家,但德国潜力巨大,很有可能后来居上,甚至直接参股中国斥资400亿美元的丝路发展基金。
对于中国而言,设立亚投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被西方孤立的俄罗斯异曲同工的是,欧洲各国也纷纷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与中国加强金融合作,巴黎、法兰克福、伦敦、卢森堡等欧洲金融中心争相成为人民币离岸业务交易中心,推动欧洲投资者在人民币金融业务上的投资和交易。
其中,德国积极在法兰克福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人民币清算中心,欢迎德国金融机构在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 配额的框架下投资中国市场,并欢迎金融机构在德国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等中国的银行间同行拆借市场机构参与建设欧洲人民币离岸市场。
2015年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特别提款权(SDR)一揽子货币例行审查的年份。在中德金融对话联合声明中,德方支持中国在现有标准上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的目标,推动国际货币体制改革,主张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的组成应当反映各种货币在全球贸易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变化,这一立场契合了中国政府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计划。
德国的三大诉求
对于加入亚投行的原因,德国财政部的官方理由是,亚投行可以为亚洲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促进亚洲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作贡献,而此举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动因:
首先,谋求本国经济利益。
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背后的动机大同小异,首先是国家经济利益。欧洲国家看到,全球经济重心已经日益东移,必须与中国以及其他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深化经济关系,扩大双边贸易。
自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除了德国经济相对坚挺,欧洲国家多少都陷入经济滑坡状态,而欧盟在乌克兰危机中参与对俄罗斯制裁,也使得欧洲国家不得不承担俄罗斯反制裁带来的经济后果。正如欧委会发言人所言,加入亚投行是欧洲企业的机遇,为其今后参与亚投行项目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首个加入的英国数年来经济恢复疲弱,公共财政形势堪忧,一直在寻求扩大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迫切希望吸引更多中国投资人到英国投资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为此不惜冒着破坏与美国特殊关系的风险。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表示,亚投行是英国与亚洲共同发展的独一无二的机会。
具体到德国,参与欧亚大陆大型实体经济投资建设项目,这是德国提高劳动生产率、走出经济增长缓慢现状的重要出路。目前中国加快并简化了国际货运班列沿线报关和其他贸易手续的办理程序,德国未来可以直接投资铁路沿线可停靠的基础设施,例如报关中心、会议中心、发电站、居民区等。尽管中俄此前签下4000亿美元东线天然气订单,俄罗斯要把天然气输送到亚洲,还需要大规模建设输气管道、储气库和泵站等配套设施。对于德国企业而言,参与发展沿途整个经济带大有可为。
其次,在国际新格局中拥有一席之地。
对于加入亚投行,欧洲国家名义上的说法是,3月31日前表明意向的国家将在亚投行的方针制定和对吸收新候选国等方面施加更大影响,加入亚投行并致力于在发放贷款时贯彻高标准,这总归比开始置身事外、到头来不得不接受低标准要好。
不过,更为核心的驱动力是在未来国际新格局中及早拥有一席之地。奥地利自由主义的《经济报》3月18日社论指出,任何人都无法忽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在全球的新角色,这一未来超级大国的实力可能甚至超过美国,无论美国政府作何感想,欧洲各国政府早就认识到不可能阻止中国在全球的发展与壮大,与其坐等其崛起,不如早点与中国合作,还能在新设立的国际机构中获得影响力。
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加紧步伐重塑亚洲区域的地缘政治格局,推动中亚、中东地区的安全与发展,成立上合组织等新机构,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新构想,不断提升在亚太地区的经济、金融乃至综合影响力,充分彰显了中国缓解美国战略东移的压力、挑战并间接削弱美国在亚洲战略地位的意图。这一点从亚投行选址北京、1000亿美元启动资金中半数来自中国可见一斑,意向创始成员国最终名单的决定权也主要握在中国手中。
为此,德国《经济周刊》2014年11月10日的报道惊呼,国际事务的重心早已转向亚洲,欧洲不知不觉中在政治和经济上日趋边缘化,必须积极发展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合作。
第三,能源供应的多元化。
德国30%~40%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来自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德国加入制裁俄罗斯的队伍,这不但给德国工业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其能源安全拉响警报。中俄政府签下东线天然气订单,令欧洲担心中俄携手制衡西方。随着美国可望成为能源净输出国,欧洲未来也可能在能源供应上依赖美国。在这一背景下,如果能在亚投行的框架中变能源竞争为合作,无疑符合德国能源供应多元化的国家战略。
美国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西方舆论,包括美国《金融时报》以及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都普遍将欧洲国家支持亚投行视为美国在地缘政治上对中国的失败和欧美关系中的挫折。
当中国政府在去年年末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提出亚投行计划时,美国代表团还曾一笑置之,认为只要西方发达工业国保持攻守同盟,就无需认真对待中国的此项计划。然而,眼下这一同盟已经从内部溃败,目前西方七国集团中美国、日本、加拿大都没有选择合作。
在中国邀请域外国家加入后,美国原本认为欧洲盟友会默契响应,即便英国开了个“不好”的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还一度强作镇静,表示是否加入是各主权国家对自身事务的决定,并希望英国利用成员国身份在亚投行贯彻环保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但当德、法、意几大核心欧洲国家纷纷申请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后,美国再也无法掩饰不满。
在美国看来,此举意在讨好中国,是对美国的冒犯。美国还曾极力阻挠其他盟友加入,例如韩国在加入事宜上几经反复,正是迫于美国的巨大压力,但韩国最终仍旧赶上了3月31日的末班车,美国还曾对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施压。
德国《南德意志报》此前报道指出,美国反对亚投行的理由,从表面上看,是批评亚投行的成立过程不透明,担心亚投行在发放贷款时优先考虑中国国企,对接受贷款企业提出的标准不严格,不坚持劳工、福利和环保标准,而究其深层原因,则是担心中国按照自己的标准和规则设立的亚投行成为中国扩大在亚洲实力的工具,与现有国际金融机构形成竞争关系,从而直接挑战美国主导下的国际货币格局。
力促国际金融秩序改革
前世界银行亚洲部主任杜大伟对《纽约时报》指出,亚投行是亚洲国家对于现有各种国际性开发银行倍感挫败的结果。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多年来批评西方国家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现有国际金融机构中影响力过大,例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美国的表决权重为16.75%,德国5.81%,身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只有3.81%。为此,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曾要求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决权进行改革,却遭到美国国会拒绝,无法施加更多影响力,因而在这些机构中态度无法积极。
另外现有国际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往往与某些条件挂钩,提出政府透明度、意识形态、环保、雇佣、招投标等多方面的考核要求。通过组建亚投行,中国希望降低对于西方的依赖性。
亚投行的成立将给现有国际金融机构带来影响。1965年由美国倡导成立的亚开行重点扶植扶贫项目和可持续环境政策项目,1533亿欧元的资金规模也明显超过亚投行,亚投行较之亚开行或世行将更为高效,机构更为简化,而这也会激发后者进行改革。
世界银行集团副总裁西里尔·穆勒在今年的博鳌论坛上就曾表示,亚投行的启动促使世行加快变革步伐。支持德国加入亚投行的德国工业界主要代表——德国工业联邦联合会(BDI)提出,亚投行不应与现有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相互妨碍,两家银行的项目应当实现互补,在大型项目中甚至可以共同融资。这一期待与中国政府主张多个国际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立场相符合,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曾对德国《商报》表示,亚投行不会与世界银行形成竞争关系,新成立的亚投行更多发挥支持其他国际机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