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展报告

2023 澎湃新闻 德国蓝皮书:“时代转折”下的德国尚未摆脱“雷声大雨点小”印象

发布时间:2023-11-26浏览次数:10

澎湃新闻记者 汪伦宇


11月25日,同济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沪联合发布了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23):“时代转折”下的德国》(下称蓝皮书)。去年2月27日,朔尔茨在德国联邦议院特别会议上称俄乌冲突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转折”,并宣布了德国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重大转向,展现出德国在军事上进一步迈向“正常国家”的态势。从去年到今年,俄乌冲突、能源价格高企、新一轮巴以冲突等等因素冲击着“时代转折”下的德国,其内政外交都面临重重挑战。


时代转折“雷声大雨点小”,难改“美主欧从”

一年多以来,德国的国内政治变化不断。2022年,德国“交通灯”联合政府面临多重危机与内外矛盾。蓝皮书认为,在能源与气候政策深受乌克兰危机影响的背景下,朔尔茨政府的政策调整整体上呈现出以危机措施、中短期紧急应对政策为主导的特点,调整初具成效,德国暂时克服了能源价格飙升带来的能源危机。


但是,对俄罗斯制裁的反噬效应已经折射出德国社会矛盾丛生、民众不满情绪高涨的现状。在社会层面,“挺乌制俄”的社会共识逐渐消解。社会思潮的起伏又传导到政党政治层面,右翼民粹主义出现回潮。在政策层面,社会动荡助推德国政府加速社会纾困计划的制定。德国社会动荡的未来走势取决于乌克兰危机局势和能源危机的发展,以及政府救助计划能否真正满足底层民众的需求。


2022年德国经济形势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但2023年经济形势恶化,IMF预计德国是今年唯一经济衰退的发达经济体。在德国三季度GDP环比下滑0.1%后,11月20日德国央行发布的月度经济报告预测,德国经济四季度可能再次萎缩。

在“时代转折”之年的背景下,德国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这一转型动向背后的驱动力主要有乌克兰危机的刺激、德国地缘战略意识的抬头和对于全面政治战略的需求。


具体而言,德国加快调整相关领域的根本观念和实践做法,反思新东方政策的基本原则,推进国家安全战略文化的重大转向,调整全球范围内的重点地区布局,谋求在欧洲和全球主动发挥领导作用,并着力开展气候与能源外交。


然而,蓝皮书认为,德国尽管有明确意愿推进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转型,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旧行动迟缓,计划中的《国家安全战略》一再延迟推出就是一个明确的例证,因此,所宣称的“时代转折”给人留下的更多的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这一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总体上,德国渴望在战略自主和欧美同盟关系之间寻找平衡,但仍旧无法摆脱“美主欧从”的现实政治。


德方强调风险,但难撼动中德经贸增长态势


同默克尔时期相比,德国新联邦政府更加强调在中德双边经贸关系中德国对中国过于“依赖”的风险。德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在加强对双边投资政策审查的同时,准备通过“回岸外包”“近岸外包”的方式,减少所谓的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但蓝皮书认为,德国政府的举措并不会改变中国新的比较优势——技术创新资源——发挥作用,也不会改变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50%的受访在华德企认为未来5年中国企业将有可能成为行业的创新领导者,这一比例在2016年只有35%。中国在一些领域确立了优势,而德国在其他一些领域仍然具有优势,中国与德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单边依赖,而是相互依赖。


此外,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对外向型的德国经济仍然具有极大吸引力,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德国企业改变其在华经营策略,进一步实施本土化战略。


从德国国家的经济利益考量,德国若减少经济出口导向,大幅度减少与一些经济体的经贸往来,会导致极大的社会福利损失。根据慕尼黑Ifo研究所的分析,实施“回岸外包”将导致德国GDP下降9.68%,实施“近岸外包”将使德国GDP下降4.17%。

不过,德国政策层面的变化确实对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投资方式造成了影响。蓝皮书认为,由于在特定行业的并购难度增大,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绿地投资比重上升。鉴于中国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与并购相比,绿地投资的好处不少:绿地投资能够避免德国的外资安全审查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和政策干预;绿地投资由于能够为当地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和税收,因此更容易受到目的地的欢迎;绿地投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并购后带来的企业文化融合问题;对于在国内市场已经取得成功的中国企业,如今有较大需求走出国门,将产业延伸到德国这样的成熟市场,利用当地的高水平供应链和创新资源,而绿地投资是较为便捷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