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05-11 15:06
作者:潘寅茹 责编:盛媛
中企收购德国汉堡港的交易出现最新进展。
当地时间10日,据德媒报道,德国政府表示,将继续与中国达成港口协议,允许中国航运巨头中远集团购买汉堡港口码头24.9%的股份,双方于去年10月敲定的协议内容不变。
德国政府发言人黑贝施特赖特(Steffen Hebestreit)表示,尽管码头现在被列为关键基础设施,但政府将“坚持”双方于去年10月敲定的协议,并且不做任何修改。
第一财经记者从汉堡驻中国联络处获悉,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HHLA)对德国政府做出的通过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收购旗下福地集装箱码头(又称“CTT码头”)24.9%少数股权的决定表示欢迎。在深入并具有建设性地多次交涉后,投资审查程序范围内的所有问题都得到了共同澄清。
HHLA还表示,和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将及时完成交易。
外交部网站显示,5月10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柏林会见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朔尔茨表示,非常期待在德国举行德中第七轮政府磋商。这是一次重要的磋商,作为东道国,德方正积极筹备,愿同中方共同努力,确保取得积极成果。在世界多极化背景下,应坚持各方平等,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德方重视中国的作用和影响力,愿就乌克兰危机等重大问题同中方加强沟通。
最大贸易伙伴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9月,中远海运集团子公司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CSPL)表示,计划以6500万欧元收购德国汉堡港CTT码头35%股权。此后对于这一收购案,德国联邦政府内部意见并不统一。去年10月下旬,德国内阁会议批准了中远集团收购德国码头运营商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持有的汉堡港CTT码头的24.9%股权。但此后又因汉堡港码头被列入“关键基础设施”,一度致使收购案陷入僵局。
对于最新进展,HHLA表示,该决定现在将确保汉堡港CTT码头扩大成为HHLA长期客户中远海运处理亚欧之间的货物运输的首选靠泊集装箱码头。中国目前是德国和汉堡港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汉堡港处理的货物中约有30%来自或将运往中国。因此,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获得的少数股权保证了汉堡港的就业,并加强了汉堡港作为德国和国际物流枢纽的重要性以及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强国的地位。在德国,大约有135万个工作岗位依赖于各个港口。HHLA充分意识到这对德国和欧洲供应链上的公司以及消费者的重要性。
谈及汉堡港集装箱码头收购案,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去年朔尔茨访华前,顶住了6个部委的压力,促成了德国内阁对这一收购案的审批。”她说道:“后续这一决定又因德国信息技术安全局将汉堡港码头列为‘关键基础设施’出现变数,说明德国方面旨在对一些关键的基础设施、关键的供应链、关键的产业和关键的技术加强保护的趋势。”
汉堡港最新年报显示,2022年,汉堡港的海运货物业务受到了国际危机的影响。这一年中汉堡港码头共处理了1.199亿吨的海运货物,这一数值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6.8%。而在传统普通货物的吞吐量上则有积极进展,增加了11.2%,达到140万吨。共有830万标准箱集装箱通过了汉堡港的码头,这与前一年相比减少了5.1%。
2022年,中国以246万标准箱的优势再次领跑汉堡港的十大贸易伙伴国名单。美国(60.5万标准箱)紧随其后,新加坡(42.3万标准箱)保持第三。同时,汉堡港近1/3的货物来自或运往中国,同时也是中欧班列线路第二多的欧洲目的地。
赞赏“不脱钩”、关切“去风险”
外交部网站消息,秦刚表示,习近平主席作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判断,朔尔茨总理提出“全球时代转折”,两者有契合之处。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我此次访德主要目的是为两国第七轮政府磋商做准备。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和全方位战略伙伴,中德加强对话合作,有利于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中方期待与德方一道,推动磋商取得丰硕成果。
在记者会上,针对记者问及德方、欧方提出对华合作“去风险”,秦刚表示,谈论“去风险”,首先要思考什么是风险,风险在哪里。中国不输出自己的制度,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坚守和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反对霸权霸道霸凌行径,绝不会干类似破坏“北溪”二号管道的事。中国愿同各国携手应对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对外输出的是机遇不是危机,是合作不是对抗,是稳定不是动荡,是保险不是风险。
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两者都是欧洲国家大力推崇和推动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德、中欧经贸投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德欧三方都获得巨大的利益。事实证明,中欧是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是合作共赢的两大伙伴。中国正在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欢迎德国和欧洲企业到中国开拓市场,将为各国企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投资环境。
我们对德方、欧方不搞对华脱钩的表态表示赞赏,但也对欧方声称的“去风险”表示关切。如果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那就是在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中德、中欧双方都应该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和契约精神,保持相互开放,不要把正常的经贸投资合作政治化,不要人为干预市场行为。
对此,伍慧萍表示,中德“不脱钩”已成为德国政界的一个基本共识,因此高层互访还是非常重要的。“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来恩访华,希望中国能在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伍慧萍说到,“德国政界也看到,在很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离不开中国的合作。在非战略领域,未来可以继续保持对华合作交流;但是,敏感和战略领域的定义可能越来越宽泛,高科技、关键产业、关键原材料等,都会成为国家安全审查对象,相关合作领域的空间可能会进一步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