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 【学理战“疫”】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教育要有作为

发布时间:2020-02-24浏览次数:137


 

《求是》杂志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讲话强调:“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总体战,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教育事业要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力量。将疫情防控确立为总体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坚持全国一盘棋,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全国形成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视全国为疫情防控的战场,包括教育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就是疫情防控的战壕。疫情防控也是一场教育“战疫”。

培育国家建设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高校具有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可在疫情防控中扮演生力军的角色。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2月12日提供的数据,截至2月10日,全国123所高校的287家附属医院派出7924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和湖北,全国350多家高校附属医院受命于属地联防联控机制。另外,全国各省级教育系统全部开通面向民众的心理支持热线或网络服务平台,1630余所高校开通热线电话或网络平台,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及志愿者近1.5万人,近10万人次提供心理支持服务,为打赢心理防疫硬仗做充分准备。更有高校科研工作者携手全球同仁共同研究病毒,并研发疫苗。在疫情防控的教育战壕中,全国高校师生既发挥科学防控之智又展现责任担当之勇。

  全国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在疫情防控的第一战线冲锋陷阵。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面对病毒感染的高风险,无人可置身事外,全国广大师生皆为坚守疫情防控战壕的战士。虽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技能,上述专业群体之外的师生毅然开辟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二战线,在这场热火朝天的“战疫”中作出“硬核表达”。线上,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大维度,教师纷纷把疫情防控化作一堂最鲜活的课。恰如人民教育家于漪所言:“让孩子关注疫情、关注社会,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学生勇当志愿者,掀起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青春风暴。低学段学生亦人小志高,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最新推出的第一本公益抗疫助学绘本《自以为是的下场——新型冠状病毒的自述》竟出自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二年级黄雪润同学稚嫩的画笔。党中央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只有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才能确保所育之人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大课堂上,可堪大用、能负重任。

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有把握,既要彻底战胜疫情,还要完成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抗击疫情与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具有决定性意义。所言的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即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今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将变为现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决于决战脱贫攻坚,而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通过直属高校定点扶贫、贫困地区一县一案控辍保学、重点高校专项招生等举措,以义务教育有保障为核心目标,以“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为主战场,以深度贫困地区学生、残疾儿童少年、困难学生等贫困群体为重点对象,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重在阻截因疫致贫、因疫返贫,夺取疫情防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双重胜利。

  聚焦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尤须做好“六稳”工作。稳就业乃“六稳”之首。2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项迫切任务是稳就业。稳就业就是稳经济,稳经济就是稳民心,稳民心就是稳疫情。2019年以来,就业优先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于宏观政策层面。一方面,通过疫情时期加强网上就业服务、适当延长择业时间、离校时户口与档案在校保留两年等实招,确保今年874万普通高校毕业生顺利进入职场。另一方面,通过推进“1+X”(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确保职业教育成为推进就业优先政策的根本保障,为广大青少年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尤其为边远贫困地区青少年打开改变命运的通道。

构建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美国总统特朗普、英国首相约翰逊等各国领导人通电话,充分展示中国与各国共同抗击疫情的胸襟,并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全球化,既是经济的全球化,也是风险的全球化。每届年会召开前,世界经济论坛均会发布年度《全球风险报告》,为生物病毒与网络病毒的全球传播时时敲响警钟。病毒面前,以邻为壑与隔岸观火,只会引火烧身。就此,在最新一期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来自欧美各国的16位知名卫生法学家齐声疾呼。病毒才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才是全球共同的目标,确保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才是各国共同的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须筑牢地基。这座地基即为人文交流,旨在拉近中外民众彼此心与心的距离。而教育不啻为人文交流的重要一环。

  人文交流的主体是民众,希望在青少年。青少年学生情趣相近、意气相投,最谈得来,最容易结下纯真的友谊。以教育为纽带,疫情防控为中外青少年学生搭建一座跨越国界的心桥。埃森市伯乐文理中学,这所彭丽媛曾到访的德国名校,1月31日特意录制一段中文合唱视频,以一首改编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为抗疫中的武汉祝福:“无论你我可曾相识,无论在眼前在天边,真心地为你祝愿,祝愿你幸福平安。”合唱的德国学生均为2019年武汉秋令营成员,与武汉小伙伴结下深情厚谊。以教育激励中外青少年学生相知相遇相爱,心心相印,既能讲述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疫的中国故事,又能传播好赓续千年的传统医学、健康文化与生态文明的中国声音,更能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撒到全球各地。然而,全球仍有2.62亿名儿童未能入学。较之病毒带来的瞬间阴影,教育贫困更须各国合力抗击。为全球教育治理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教育助力中国梦与世界梦交互交融。

(作者系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中德教育研究与协作中心总干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