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杨: 同观·德国|图林根州议会选举:德国政党格局碎片化缩影

发布时间:2019-10-30浏览次数:164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范一杨

2019-10-29 06:29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本文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及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与澎湃新闻国际部合作推出的“同观·德国”专栏的第33篇。刚刚揭晓的图林根州议会选举结果,一定程度上是德国当前政党格局的一个缩影:德国政党格局所体现出的总体趋势是碎片化状况不断加剧,这一方面意味着德国“共识政治”的传统将渐行渐远,德国政治生态的稳定性面临考验。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碎片化同样意味着政治声音的多元化。
当地时间10月27日,德国东部联邦州图林根州举行州议会选举。根据德国电视一台当日晚十点的票数统计,左翼党凭借31%的得票率依然保持该州第一大党的优势;基民盟遭遇巨大滑铁卢,支持率下滑11.7%至21.8%,为1990年来在该州最差选举结果。与左翼党联合执政的社民党和绿党也面临着选票流失,支持率分别为8.2%和5.2%。德国另类选择党成为最大赢家:凭借23.4%的得票率跻身该州第二大党。
不甚乐观的组阁前景
自2014年担任图林根州州长以来,波多·拉梅洛(Bodo Ramelow)为这个仅有210多万人口的东部联邦州贴上许多显眼的标签:德国唯一一位左翼党州长、产业结构转型典范、低失业率与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率。最终选举结果也证明,拉梅洛的“执政红利”的确为他在这次选举带来好运。
然而,在此次州选举过后,拉梅洛的处境显得有些艰难:在经历了上个月勃兰登堡州和萨克森州选举败北后,左翼党极其需要图灵根州选举的战果提振人心,拉梅洛便扮演着党团“希望先生”的角色。然而,即使左翼党在图林根州依然保持第一大党的优势,但这依然无法弥补联合执政的社民党和绿党选票流失的颓势。凭借当前三党的得票率,红红绿联盟(左翼党和社民党是红色,绿党是绿色)仅能获得州议会90个席位中的41席,无法组成多数政府。面对异军突起的反对派德国另类选择党,少数政府无疑是个冒险之举。
目前,摆在拉梅洛面前还有两个选择。第一,在现有红红绿联盟的基础上加上自民党,组成“红红黄绿联盟”(R2G2 Koalition,黄色代表自民党)。但如此混搭的组合对于一个行之有效的政府来说显得过于复杂。因此,无论是自民党党主席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本人还是图林根州的自民党代表目前都没有流露出合作意向。另一种选择是,左翼党与基民盟组成“深红黑联盟”(黑色代表基民盟)。在选举结果出来后,邻居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州长哈瑟夫(Reiner Haseloff,基民盟)便在第一时间“提醒”左翼党,“应迅速与可靠的伙伴组成一个稳定的政府”。即使左翼党与基民盟在政治理念上差异甚远,但对于务实的拉梅洛而言,“深红黑联盟”也是一个值得考虑选择。
德国另类选择党凯歌高昂
凭借超过23%的得票率,德国另类选择党取得了在图林根州的“历史性胜利”,该党首席候选人霍克(Björn Höcke)一时风头无两。即使没有任何政党流露出与“另择党”联合执政的意愿,霍克依然表示,“‘另择党’已做好准备捍卫公民的权利”、“朝着成为全民政党迈出一大步”。
作为“另择党”极右翼势力的代表,霍克丝毫不忌惮触及德国“政治正确”的红线,其一言一行常常引起巨大争议。2017年在德累斯顿“另择党”青年组织的活动上,霍克公开批评位于首都柏林的大屠杀纪念碑林是“耻辱的标志”、“德国的战争反思政治应有180度大转弯”。对战争罪责问题的公开批评使得霍克被贴上了“法西斯主义者”的标签,甚至连“另择党”内部高层也批评霍克的挑衅性言论是“没有建设性”、“降低民众对‘另择党’的接受度”。
然而,霍克极富争议的个人形象并没有影响“另择党”在图林根州的壮大。从民调结果来看,“另择党”在“对经济状况不满”的选民群体和人口数量下降的选区尤其受欢迎。这说明,“另择党”在很大程度上是选民表达对联邦和州层面执政党失望情绪的发泄口。值得关注的是,“另择党”在图林根州年轻选民中颇具影响力,在25岁及以下选民群体中得票率最高。鉴于图林根州的老龄化人口结构,60岁及以上选民群体所占比重最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另择党”在年轻选民中的优势地位。但青年群体对“另择党”的关注和支持说明右翼民粹主义在东部地区仍会保持较强生命力、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德国政党碎片化格局加剧
刚刚结束的图林根州地方选举,在一定程度上是德国当前政党格局的一个缩影。到目前为止,德国除汉堡外的十六个联邦州在2017年联邦大选前后已完成一轮的地方议会选举。德国联邦大选与地方选举的交织进行使得各政党始终面临着“选举后即选举前”的任务,联邦政府的稳定性和地方选举结果相互影响。
纵观过去四年间的十五场选举,德国政党格局所体现出的总体趋势是碎片化状况不断加剧,具体表现为两大传统主流政党基民盟(巴伐利亚州基社盟)和社民党虽然在多个州依然保持第一大党和执政党地位,但屡次经历滑铁卢后其优势地位日渐式微;德国另类选择党和绿党在多个州屡屡创下历史最好成绩;自民党和左翼党在选民偏好日渐分散的情况下收割战场。政党内部的分化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碎片化格局:基民盟在“后默克尔”时代向心力不足;社民党依然群龙无首,空有改革口号而迟迟拿不出方案;左翼党派系纷争复杂。
碎片化的政党格局一方面意味着德国“共识政治”的传统将渐行渐远,德国政治生态的稳定性面临考验。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碎片化同样意味着政治声音的多元化。从各州普遍走高的参选率可以看出,民众表达不同诉求的愿望更加强烈,各政党对此作出回应的任务更加紧迫。
(作者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