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前夕:德国和中国正在靠拢?
每日新闻网站6月17日讯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退出《巴黎协定》使得这次G20峰会之际,德国和中国之间的合作空间变大。不过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总理李克强于6月初到访德国,并在柏林与默克尔总理会面。他在这次访问中表示,在全球抗击气候变化的斗争中,中国站在德国这一边,他说“为了经济增长,我们需要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因此中国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排放总额的28%,位居前列,还有其他诸多理由重视气候保护,比如严重的空气污染影响当地民众的生活,中国政府必须采取行动的压力越来越大。此外,“中国制造”的太阳能和风能设备是中国作为出口大国的重要产品。绿色技术应该帮助推动经济增长。尽管最近有所回落,但是目前没有任何国家在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能与中国相提并论。根据法兰克福财经管理大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中心(Frankfurt School-UNEP Collaborating Centre)的数据,仅2016年,中国就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783亿美元,而德国的投资为132亿美元。
但是并不是所有来自中国的商品都是绿色的。根据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数据,中国在多个国家资助100多座燃煤发电厂的建设。对于习近平主席,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优先性。中国想通过这个倡议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建立一张贸易大网,这个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大型项目可能会妨碍中国在全球气候保护担任领导角色。
中国和德国在汉堡G20峰会中会面,也会涉及到贸易领域的障碍。德国40多年来不断加强对华贸易关系,默克尔提醒说,对于德国而言,中国当然必须在市场开放方面不断做出更大进步。她在与李克强总理会面时再次要求外国企业在中国能享有同等待遇。对于在华的德国企业,事实往往是,因为缺乏法律保障,越来越多企业在中国被挤出市场。欧盟贸易专员马尔姆斯特吕姆(Cecilia Malmström)最近在北京要求中国共产党减少其对经济的影响,保证真正的竞争。中国的投资可能性在国际对比中位于末位。根据经合组织投资指标,在像航船、航空、电信和保险等行业,外国投资很难进入中国,媒体、广播电视和渔业则完全被排除在外。与此同时,中国在德国和欧洲的投资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对欧投资大于欧洲对华投资,这个关系颠倒过来了”,墨卡托研究人员霍塔里(Mikko Huotari)说。中国的威权政府及其对待异见人士的方式却并不是贸易的障碍。从德国或者欧盟其他国家这边看,“人权和贸易之间没有积极联系”。
在德国的主导下,非洲也成为本次G20峰会的焦点。德国发展合作部部长格尔德·米勒(基社盟)为了德中可持续发展中心的建立访问了中国,此后两国将加强在非洲的合作。两国表示愿意在发展项目中承担“共同的责任”。德中两国过去在非洲事务上一直都有不同的优先性。米勒部长于2016年8月11日参观了卢旺达综合政治技术区域中心(IPRC)。德国外长不久前同意为利比亚提供350万欧元用于难民救助。来自北非内战国家的大部分难民都通过地中海逃到欧洲,今年头五个月该人数大约有6万。在柏林召开的G20非洲会议上,默克尔鼓励与非洲国家建立改革伙伴关系。目的在于:扩建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巩固银行业,让非洲国家对投资者变得更具吸引力。可能直接从中获益的德国伙伴国家有突尼斯、科特迪瓦和加纳,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岗位,增加年轻人收入。而中国的兴趣却主要在于确保能源供应,为未来的经济增长确保动力。中国主要投资在非洲很多地方的港口、道路和管道建设,有时候是大型项目,比如在肯尼亚修建铁路网,刚开通的从蒙巴萨到内罗毕全长472公里的铁路,耗资38亿美元,其中90%的资金是中国的贷款。中国就这样以几十亿美元的项目为非洲创造就业,虽然很多工程的工作被中国人自己拿走了。同时,中国还要确保对非洲基础设施的使用。比如,中国打算未来在非洲推动贸易通道,将非洲大陆纳入“一带一路”的倡议中。中国和德国在G20的气候变化、贸易和非洲等议题上的共同利益毋庸置疑。不过对于每个议题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双方在汉堡G20峰会上是想强调两国的共同点还是公开他们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