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 德国企业与中美贸易争端

发布时间:2019-06-07浏览次数:347

德国企业与中美贸易争端

5月中下旬以来,中美两国贸易争端日趋激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今年曾刊文指出,欧洲国家夹在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同时受到来自两方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和中美两国都有极其密切和深入的经贸投资往来的德国企业的态度和应对措施,显得十分重要,也成为了中美双方都关心的问题。

  

德企对中美贸易争端的看法

近段时间以来,德国国内一直在担忧经济增长放缓和世界经济可能出现的衰退等问题。经合组织(OECD)最近的一个调查报告指出,三分之二的受调查的德企认为未来两年经济会出现衰退。德国工商总会(DIHK)在对25千家德企进行调查后的一份报告指出,德国企业对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前景感到不乐观,世界各国日益增长的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冲突和英国脱欧会使世界经济受到重创。而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正是支撑出口大国德国经济模式的基础。世界经济的衰退会影响到对德国制造的需求,并使得德国出口放缓。目前是五年以来,德企雇佣意愿最弱的时候。5月,德国失业人数比上个月增长了7千人,达到223.6万人。而同样的增长规模只在2009年初,德国深陷金融危机时才出现过。

中美贸易争端升级正是德国和世界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因素。去年4月德国《商报》曾指出,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升级,对于德国企业和整个德国经济来说会有致命的打击。德国经济深深地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网络中,以著名汽车公司宝马和戴姆勒为例,两者都在美国生产汽车,然后出口到中国。双方2018年就有超过10万辆汽车经过了这一出口过程。但在中美互加关税后,这两家公司会受到最高可达14亿欧元的损失。因此,在德国经济界人士看来,中国对美关税主要是针对南德(两家公司均在南德)而非美国。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经济界认为,应该重启贸易对话和在WTO这样的国际组织中的协调,并认识到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跨国的生产加工链条。德国舆论还要求默克尔在与特朗普会面时阐明这一点。此外,德国媒体和工业界还担心,中美贸易争端和美国对华的技术禁运,会使得中国迅速兴起大规模的技术国产化浪潮。他们认为,对于欧洲的芯片制造商来说,这会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年代的开始。

但另一方面,德企认为,中美贸易争端也有积极一面。如前德国驻华商会会长,现任欧盟驻华商会主席的伍德克(Joerg Wuttke)最近接受访谈时所说,中美贸易争端实际上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释放潜力。而且中国高层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同时,在中美贸易争端下,美国企业由于撤离中国或受到关税影响而受到的损失,正好可以由德国企业来填补。

  

德企对中美贸易争端的应对

按照德国最新的一个舆论调查提供的数据,在德企看来,中国仅次于法国,是德企在全球最看好的第二大合作伙伴,领先于美国和英国。在德媒看来,这是“多年前难以想象的情况”。德国《商报》曾指出,如果中国经济增长减弱,没有哪个国家会像德国那样损失惨重。2017年,德国DAX30指数中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占到其总销售额的15%,相当于2000亿欧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背景下,著名超市巨头阿尔迪(Aldi)、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以及汽车巨头宝马(BMW)公司等仍在中国进行或扩大了投资。为了避免关税战的影响,宝马公司还计划直接在中国生产更多的汽车,而不再太过依靠在美国生产然后出口到中国这样的传统方式。5月底,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在华欧企信心调查报告显示,75%的受调查企业认为,自己不会受到关税增加的影响,因为他们已经在中国生产,销售的产品也主要面向中国市场。同时,欧盟商会还指责美国政府,认为设置高额的关税壁垒对欧企不利,各方应该共同找到贸易问题的解决之道。

当然,美国针对中国企业的禁运措施,会直接影响到德国企业和中国的合作。例如,美国政府限制美企向华为提供零件和技术后,那些供给华为的产品中有超过25%的零部件或技术来自美国的德国企业也立即受到了波及。西门子立即对其与华为的业务进行了核查,据估算,西门子约有3亿美元的产品是从美国进口,然后经过加工后出口到中国。更有代表性的例子是英飞凌公司(Infineon)。今年前2个季度,总部在慕尼黑的著名半导体生产企业英飞凌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了4.94亿欧元,比去年增长了13%。这相当于该企业在全球总收入的25%。而与中国市场相比,德国本土市场的收入只占其总收入的15%。同时,华为也是英飞凌在中国的最大客户之一,每年对华为的销售能让英飞凌收入1亿欧元。在电动汽车和智能驾驶汽车领域,英飞凌也和百度及上汽等进行了合作。5月中下旬以来,中美贸易争端加剧后,英飞凌公司的股价一度迅速下降了6%。日本媒体很快报道称英飞凌会中断对华为的供货。尽管英飞凌迅速回应其输送给华为的产品不涉及违禁的部分,但还是中止了一小部分来自美国生产的有关产品的输送。

尽管德方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并继续扩大在华投资,但可以发现,德国经济界对于中国仍有非常大的疑虑甚至抱怨。而在这个问题上,德方所表达出的声音和美国基本上是一致的。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还因“推动中国对外资提供更公平的营商环境”而受到了美方的表彰。

1月初德国工业联合会(BDI)曾发表报告强调与其他自由市场经济国家的合作问题,并称赞了近几年来欧盟、日本与美国三方经贸专家在应对中国问题上进行的有关协商。报告还指出,德国和欧盟应该推动与包括日本和美国在内的36个属于经合组织的市场经济国家进行的竞争法律、投资和技术保护问题谈判,以确保在与“国家操控的经济体”竞争时能够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5月底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也继续强调了其在中国受到的“不公平对待”和“强制性技术转让问题”。据这份报告,有20%的在华欧盟企业至少经历过1次强制技术转让的经历。而63%的受访企业经历的强制性技术转让是发生在过去2年。强制性技术转让主要发生在汽车制造、制药、医用设备和化工产业领域。该报告认为,尽管中国在过去几个月里多次承诺更多地开放市场,但35%的企业仍然抱怨与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相比,受到的欢迎越来越少。59%的欧洲企业继续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43%的企业觉得其市场受到了限制。30%的企业认为受到了诸如运营许可证在内的间接贸易壁垒的挑战。同时,欧洲企业还抱怨中国的互联网限制影响了其经营。有56%的欧洲企业认为,欧洲给中国企业的市场准入比中国政府提供给欧企的要好。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夏澜(Charlotte Roule)指出:“我们需要一个可以预测的、公平的经商环境。”

  

选择第三条道路?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德企对中美贸易争端的看法以及应对是矛盾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在中美贸易战持续的情况下,德国经济界出现了与中美脱离,并寻求另外的市场和经济合作伙伴的声音。

德国工业联合会今年年初的一份报告指出,德国企业应该尽量从中国脱离。同时,在特朗普重商主义的阴影下,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也对美国的投资环境感到担忧。该会也认为,欧洲经济不能再依赖美国。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肯普夫指出,由于欧盟成员国都太小,因此,欧盟必须强大团结起来,才能够捍卫自己的利益,并在中美贸易争端中充当独立的全球角色。他担心,如果美国对华为的禁令也扩展到其他对华为供货的国家,以及扩大到其他中国企业的话,德国企业过去几十年来参与构建的全球价值链条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欧盟之外,德企也在积极寻求其他的合作伙伴。德国工业联合会认为,在德国企业面对美国和中国这两个重要市场前景不甚明朗之时,与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并且具有和德国同样的政治价值观伙伴的日本对德企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今年2月,欧日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后,德国经济界感到十分满意,认为这证明了欧洲能够塑造国际标准和贸易规则。同时,德国工业联合会还要求欧盟应该以此为基础在全世界达成更多的贸易和投资保护协议,以推动市场开放和基于规则的贸易活动。例如,欧盟与越南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有关协议也应该得到迅速推动,并以此开启经济迅速增长的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大门。

这种声音和目前德国外交部正在积极运作的,旨在与具有同样政治价值观的中等强国合作的“多边主义者联盟”计划可谓不谋而合。德国工业联合会在这份报告中指出,德国和欧盟需要更加积极地和其他具有共同价值观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合作,以此使得这些国家能够出于共同的利益,采取共同的行动来捍卫自由主义国际体系。

但实际上,在中美之外寻找其他经贸伙伴的想法对德国来说是难以实现的。据最新公开的2018年德国对外贸易数据,该年度美国和中国分别是德国的第一大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而与美中两国相比,德国外交目前所看重的日本和其他“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欧洲之外的中等强国在德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中都要低很多。日本和加拿大分别排在第1531名。由此可以看出德国经济对美中两国的巨大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