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展示

朱宇方: 华为能否助力德国尴尬的数字化进程

发布时间:2019-10-31浏览次数:196

日前,德国政府发布《新电信网络安全标准广义草案》,其中仅提到供应商、制造商必须能够通过各项验证程序、证实自己的“可信度”,最初计划阻止华为进入德国市场的条款并没有出现在草案中。据德国《商报》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通过总理府出面干预,为华为参加5G建设开了绿灯。之后官方也证实:德国政府决定允许华为参加德国的5G基础设施建设。

此前的10月9日,欧盟刚刚发布基于28个成员国各自评估结果的《5G网络安全风险协调评估报告》,对使用欧盟以外、尤其是由国家支持的企业设备所具有的安全风险提出警告。目前全球三家5G设备主流生产商中,瑞典的爱立信和芬兰的诺基亚都是欧盟企业,因此虽然没有点名,但报告的矛头无疑指向华为。而美国千方百计围追堵截华为更是众所周知。在这般情势之下,德国选择对华为网开一面,除开政治博弈的因素,借助华为的5G技术突破现有的数字基础设施瓶颈,绝对是德国政府做出这一决定的一个重要动因。
踉跄的数字化之路
近年来,德国非常重视数字化进程,并对其寄予厚望。联邦政府一次又一次强调,“要让所有人都能高速上网”,并将之视为现代生活的基本权利;是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要用互联网全面整合制造业与服务业,使德国工业迈上一个新台阶;2013年大选后,新政府的联邦交通、建筑及都市事务部改称为联邦交通与数字基础设施部,政策重点一望而知。
德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却莫名滞后,政府的承诺一再落空。对这个工业大国来说,数字基础设施很可能会成为数字化进程中的绊脚石。《明镜》周刊的评论甚至直言:德国的下一次经济衰退将是“(数字化进程迟滞而导致的)数字化衰退”。
2009年2月,联邦总理默克尔在汉诺威办公与信息技术博览会(CeBIT)的揭幕讲话中宣称,德国将于“2010实现宽带全覆盖”。2011年,联邦经济部宣布:3940万户,即98.7%的德国家庭已经实现宽带接入,默克尔提出的目标尽管“稍有延迟”,但业已实现。问题是,上述所谓宽带,带宽仅1M,即每秒只能下载1兆字节,而以这样的数据传输速度,几乎不可能在线观看视频。
2010年,联邦政府又承诺:到2014年让75%的德国家庭用上“至少50M带宽的宽带网络”。2011年,时任联邦经济部长的菲利普·罗斯勒(Philipp Rösler)称:2018年将实现50M宽带全覆盖。2015年,联邦政府在其《数字议程2014-2017》中再次明确这一目标,但次年便宣布无法按时实现。不过与此同时,联邦政府将《数字议程》更新为《数字战略2025》,并提出了更宏大的目标:最晚到2025年实现“千兆级网络全覆盖,从而建成全球首屈一指的数字基础设施”。实际上,直到2017年,德国才刚刚实现75%家庭的50M宽带覆盖,而且还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异,农村地区的覆盖率仅三成左右。
众所周知,要迈入本届政府写入组阁协议的“千兆社会”,光纤是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础,但德国的光纤接入却十分落后。2017年底,日本所有固定宽带接入中光纤接入的比例就已达到76.2%,欧洲接入率居前三位的拉脱维亚、瑞典和芬兰分别为62.3%、58%和43.3%,而德国仅2.1%,在35个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排名第29。高举工业4.0大旗的德国,全国23000个工业园区竟无一有光纤接入。
今年上半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德国的20个大城市中只有5个城市的光纤接入率超过10%。其中最好的是科隆(72%)和汉堡(71%),排名第三的慕尼黑就只有43%,首都柏林仅1%,而法兰克福、斯图加特等大城市均为0%。
落后的移动网络建设
以目前的4G技术,移动网络也能实现每秒100M的数据速度,大力发展移动网络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固定网络建设的不足,实现“弯道超车”。
但很遗憾,在移动网络建设方面,德国也同样滞后。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德国40%的城镇存在信号盲区。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德国4G信号覆盖率排在波兰和阿尔巴尼亚之后。在荷兰、比利时和瑞士,几乎所有运营商的4G信号占比都在90%以上,而德国的三家移动网络运营中,4G信号占比最高的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kom)为75%,沃达丰(Vodafone)居中为57%,西班牙电信(Telefónica)只有不足50%。
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移动上网费用也十分昂贵。2018年,德国每千兆4G流量的价格为5欧元(1欧元目前约合7.8人民币),而芬兰仅30欧分。
2000年3G网络起步之初,德国政府曾进行3G频谱拍卖,德国运营商为获得相应频谱向政府共支付了1000亿马克(约500亿欧元)的巨额资金。这普遍被认为是德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上网费用昂贵的一个重要原因。“被榨干了的”运营商无力投资基础设施,拖延光纤铺设,并尽其所能向消费者转嫁成本,也无心进行研发和技术升级。作为德国最大的数字企业,德国电信2018年的营业额为750亿欧元,研发支出仅为5770万欧元,占营收之比仅为0.076%,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10年的4G频谱拍卖总价将近51亿欧元,不久前结束的5G频谱拍卖总价65.5亿欧元。虽然较之前令人咋舌的500亿欧元已经“便宜”不少,但仍然被指过于昂贵。如以通行计量单位进行国际比较,瑞士的5G频谱价格为4.7欧分每人每兆赫,爱尔兰和芬兰均为5欧分,奥地利为6欧分,而德国则高达12欧分。虽然德国政府宣布,5G频谱拍卖所得将用于支持宽带基础设施建设,但这无非是让运营商把钱从一个口袋里掏出来放进另一个口袋,根本不可能改变当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的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痼疾重重
在这样的前提下,华为的5G技术无疑是个极富吸引力的选项。
在目前的主流5G设备生产商中,华为产品价格相对较低,而技术无疑最为成熟。轻松达到千兆级的数据传输速度将使自动驾驶、产业链全面互联不再是纸上谈兵,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也将由此驶上快车道,德国政府梦寐以求的“千兆社会”、经济界寄予厚望的“工业4.0”将触手可及。德国终于能不再被老旧缓慢的数字基础设施拖后腿,而可以全面迅速地推进数字化。
而且华为在德国深耕多年,以良好的服务著称,德国的三大移动网络运营商均与华为有很密切的合作。在目前的4G标准中,华为是德国信号天线和基站的第一大供应商。在第一批试验性5G设备的建设和试用中,德国三大运营商也主要在与华为开展合作。2017年,华为与西班牙电信在慕尼黑北部的科技园区建造了第一个5G天线,与德国电信在柏林舍讷贝格区做了“欧洲5G首秀”,与沃达丰在A9高速公路(连接柏林至慕尼黑)上建成了自动驾驶试验段。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德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重痼疾并不是某个硬件供应商就能治愈的。
首先是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华为的5G技术虽然性价比相对较高,但5G信号想要全面覆盖仍需投入大量资金。此次拍卖的5G频谱的频率在3.6GHz上下,信号传输距离非常短,如果想实现5G信号覆盖98%的家庭,共需要80万个基站天线,目前德国总共只有6万多个基站天线,而每个5G基站天线的建造成本估计超过10万美元。在日前的频谱拍卖招标书中,政府要求每家运营商必须在2022年之前至少建造1000个5G基站。
如果运营商只是按照这个低到微乎其微的要求铺网,2022年德国全国5G信号覆盖率还远远达不到10%。要想迈入5G时代,德国需要很多很多年,而地广人稀网络覆盖成本高的农村地区更难被惠及,将遥感和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到农业的所谓“农业4.0”并不可期。
政府的另一个要求是:到2022年底,运营商必须为每个联邦州至少98%的家庭提供至少100M兆传输速度的数据网络。100M速率用4G标准即可实现,再加上德国政府也没有动用财政资金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可以说,德国的运营商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全面建设千兆级网络。
其次,德国各界对数字化进程的保守态度并没有改变。去年11月,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部长安雅•卡利切克(Anja Karliczek,基民盟)在就5G频谱拍卖接受采访时说:“并不是每个牛奶桶边都需要有5G信号。”此言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如果掌管德国教育与科研的联邦部长对最新数字技术是这般态度,那德国政府的“千兆社会”、“工业4.0”、“农业4.0”等等数字化雄心中究竟有几分诚意,真的令人怀疑。
其实德国民众也同样保守。除了众所周知在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方面的顾虑,以及对数字化在就业和社会心理领域负面影响的担忧,公众对移动信号对健康的影响也是忧心忡忡。德国目前的移动信号盲区很多就是因为当地居民反对建造信号塔而形成的,现在,新一轮的针对5G信号辐射对健康影响的科学研究和社会争论又已经全面展开。
推动数字化同时需要观念革命
数字化是一个大系统,是一个有机体,而承载数据传输功能的数字基础设施就仿佛是其中的神经网络,没有高速的数据传输,再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虽然德国的工业实力、在数字化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不容小觑,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裹足不前已经成为其数字化进程中的瓶颈。
如同任何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也很难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完成。德国联邦财政连年盈余,政府有足够的空间出台相关政策,提升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国家和私人投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这个经济体制本身,也给政府行为留出足够的合法性空间,德国电信本身就是国资占三分之一的半国有企业。德国的相关智库也就政府如何对相关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提出了很多系统性建议。
但在这一切的背后,政界和民众如何真正在思想上认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在情感上接受数字化带来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可能才是传统深厚的老牌工业国德国首先需要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