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8 德国或面临去工业化的风险(张杨)

发布时间:2024-09-26浏览次数:27

德国或面临去工业化的风险

德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连大众这样的大企业都陷入了困境。政界人士和商界代表警告称,德国或面临“去工业化”的风险。许多高薪岗位已经不复存在。事实真的如此吗?早在20243月,德国经济研究所(IW)就已经对德国“去工业化”风险发出警告。“德国的去工业化趋势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德国汽车工业协会 (VDA) 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 (Hildegard Müller) 9月份如是说道。基社盟主席马库斯·索德尔(Markus Söder)亦秉持同样的观点。但也有专家认为形势尚未如此严峻。

去工业化意味着什么?

“去工业化”实际上是指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专业经济词典对这个术语的解释如下:“在国民经济高度发达的前提下,一个国家的工业与其服务业相比不再居于相对重要的地位。”

德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这样的地区性经济结构变革。例如,1989年之后,前东德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工业衰退:短短几年之内,一批大公司倒闭,数百万人失业。再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鲁尔区和萨尔州的采矿业和重工业严重衰落。

然而,工业行业重要性的下降不仅仅只具有负面意义,它往往还同时意味着其他行业会出现新的就业机会。但在当下的政治辩论中,“去工业化”一词几乎只有负面含义,人们重点关注的是大量拿高薪的人失业。即使其他行业涌现了新的就业机会,从业者获得的薪酬往往也较低,尤其是服务业的从业者

为什么现在需要讨论去工业化的问题?

9月中旬,各大经济研究机构发布最新的经济形势预测结果,它们预计2024年德国经济会面临零增长的境遇。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甚至预计,2024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将比去年下降0.1%

蒂森克虏伯公司宣称其钢铁部门陷入困境。另外,大众汽车宣布可能会在德国关闭工厂及进行裁员。其他重要工业领域诸如化工企业也抱怨困难重重。

企业代表表示,主要问题之一是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能源价格过高。德国工商总会(DIHK) 的一项调查显示,正在考虑限产或外迁的工业企业的占比不断上升——从2022年的21%上升到现在的37%。这种趋势在拥有500名以上员工的工业企业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类企业中有限产或外迁计划的占比从2022年的37%增加到目前的51%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 (IFW) 研究员斯特凡·库斯 (Stefan Kooths) 表示,导致德国工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的不仅仅是高昂的能源价格,人口老龄化和技术工人短缺亦是重要影响因素。

去工业化的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德国仍然是欧盟国家中工业部门处于强势地位的国家之一。尽管德国汽车行业目前面临较大困境,但德国的“数据处理设备、电子和光学产品”行业正在持续发展,该行业的主体包括测量仪器制造商和医疗技术供应商等。

库斯认为,从工业企业完全外迁的角度上来说,德国的去工业化是不可能的。但他也提到,近六七年来,德国的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明显下降。

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内格尔(Joachim Nagel)预计德国企业不会大批量地外迁到其它国家:“如果你放眼整个制药行业和化工行业,我们很难从数据中得出德国正在经历严重的去工业化的结论。人们通常认为这两个行业面临着大量企业外迁的情况,但我从数据中没看到这一点。”德国央行行长表示,德国的经济结构并没有那么糟糕。 “在去工业化的问题上,我并不是说德国可以高枕无忧,但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

(编译自《德国广播电台》网站920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