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6 德国蓝筹公司纷纷收缩裁员(武亚平)

发布时间:2024-09-12浏览次数:13

 

德国汽车巨头大众汽车公司宣布的收缩裁员计划引发一片哗然。为了进一步节约开支,不得不打破其恪守的三十年内不在德国大面积裁员的承诺、关闭德国国内工厂。大众汽车暴的雷,只是冰山一角。

大众汽车裁员已无法避免

大众品牌的营业利润率不断下降:从去年不足的4%到现在令人无法接受的2.3%,而维持集团正常运作的销售回报率应该达到8-10%。大众品牌去年创造了35亿欧元的收入。这听起来不像是一场危机,但如果考虑到该集团未来几年需要1800亿欧元用于现代化和数字化、追赶电气化和自动驾驶的步伐,那么这个收入就太微薄了。大众汽车本身庞大的结构和繁琐的流程,拖慢了汽车制造商的速度。奥迪及其数字子公司Cariad在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软件方面令所有人失望。除了精简和重组之外,别无他法。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段时间以来,有迹象表明整个汽车行业将面临一场风暴。在汽车供应商采埃孚和其他知名大中型公司中业绩亏损。其原因包括欧盟法规(“淘汰内燃机”)、德国官僚主义和完全被误导的行政法规以及不断上升的非工资劳动力成本和高税收。最重要的是,许多公司根本没有减少产能——他们只是在其他地方增加产能。

正如Ifo研究所前所长汉斯-沃纳·辛恩(Hans-Werner Sinn)所说:“德国正在摧毁自己的工业。”这位经济学家在最近接受采访时表示,欧盟在内燃机禁令方面所实行的指导原则并不适合市场经济,而且为之追求的环境效益不明。欧盟的“分类法”由布鲁塞尔政府决定什么是可持续的,什么是不可持续的。这是当前去工业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汽车制造商面临的问题。电动汽车并非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只不过废气并不在产生在车上,而通常在几公里外的燃煤发电厂。燃烧禁令以及其他能源政策的罪恶已经迫使德国陷入去工业化危机。 

采埃孚公司裁减约四分之一工作岗位

采埃孚公司制定了严格的节流计划,在今明两年全球范围减少约60亿欧元的支出。到2028年底,采埃孚公司计划逐步裁员14,000个工作岗位,这是目前裁员的最高数字了。尽管公司承诺将尽可能履行社会责任,但这并不能改变铁的事实。该公司许多产品可以在国外以更便宜的价格生产。

与大众汽车类似,采埃孚董事会很早就认识到德国目前约54,000个就业岗位的数量无法维持。裁员计划还很隐晦,距离2028年还有一段时间。到那时,或许许多欧盟项目可能会被遗忘,或许德国的风向也将会慢慢改变。

博世将裁减3000个工作岗位

博世公司在全球有3,000多个工作岗位受到威胁。鉴于该公司在德国大约有130,000名员工,与采埃孚相比,这个数字听起来并不算多。但德国国内的紧缩措施被亚洲的大规模投资所抵消,公司乐于在本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与采埃孚和许多其他公司一样,博世不会批评德国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但毫无疑问,本土条件在企业对外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巴斯夫将关闭路德维希港的整个制造工厂

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巴斯夫正在关闭路德维希港总部的全部生产设施,尽管是以相当谨慎的方式。未来几年,数千个工作岗位将消失,或者换句话说:重新安置。在中国,巴斯夫正在建设一个巨大的一体化基地。巴斯夫对这个国家的长期合作使巴斯夫在远东地区受益匪浅。在德国,正如其相当公开指出的那样,高昂的能源成本、官僚主义和税收阻碍了公司发展前景。

拜耳已裁员1,500

业内同行拜耳没有提供任何可靠的未来裁员数据,但今年头几个月已经裁员1,500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管理层——这表明公司本身的官僚作风已经得到整顿。拜耳希望在德国进行组织重塑,组织结构更紧密,减少等级制度。出于运营原因的裁员从2026年起才会启动。在此之前,该公司正试图用丰厚的奖金说服员工离职。

重工业也摇摇欲坠

重工业也正在摇摆,比如蒂森克虏伯,公司许多问题已被拖延多年。最近,集团下的子公司蒂森克虏伯钢铁的情况有所升级。一段时间以来,蒂森克虏伯一直试图通过计划出售其他部门来挽救其核心业务。钢铁行业持续的危机已经造成数千个就业岗位损失,而且可能造成更多损失。只有在欧盟承诺对“绿色”钢铁生产提供资金后,才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钢铁部门拥有27,000名员工。

德国工业面临重大挑战

这些例子表明,德国工业在许多领域正面临着过去60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挑战。地缘政治问题与自由贸易和欧洲本土特殊道路问题交织在一起。目前,有关大中型公司和企业裁员的报道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这还不算小型供应商面临降级威胁的后果。

(编译自《焦点周刊》96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