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展示

高旭军接受采访:中欧自贸梦何时能圆?

发布时间:2015-11-16浏览次数:203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德国际经济法研究所主任 高旭军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丁纯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彭大伟北京报道】随着最高层领导人短期内密集“走动”,中欧关系被认为正迎来“蜜月期”。10月下旬,先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任内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数日后,德国总理默克尔于其任内实现第八次访问中国,法国总统奥朗德亦紧随其后访华。在此期间,中国还迎来了荷兰国王伉俪的到访。

正如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所形容的,中国外交正迎来闪亮的“欧洲季”,“中欧关系特别是中国与欧洲三大国的合作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打得火热”的中欧外交,能否带动双方尽早完成双边投资协定(BIT)、自由贸易协定等重要谈判?中欧之间达成BIT和自贸协定(FTA)主要阻力何在?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日前正式尘埃落定,这又将如何影响中欧之间上述协定的达成?

作客本期欧时经济茶座的专家指出,中欧当前热络的外交关系无疑将促进BIT、FTA等谈判取得进展,而上述协定若能达成,对中欧双边及全球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发展皆大有裨益。不过,专家亦提醒,从德国等欧盟主要经济体的传统议程来看,恐难以跳过BIT以及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两大问题而直接跨越到后续的中欧自贸区谈判。

欧洲大国频释善意 中方积极把握

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欧盟三大强国英、德、法相继对中国强力“示好”。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期间,中英两国发表的联合宣言指出,英方全力支持中方按照《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支持尽早完成一份雄心勃勃的、全面的中欧投资协定。双方呼吁早日开展中欧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以实现第十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中确立的长期目标,即在条件成熟时签订深入全面的自贸协定。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亦作出多项“重量级”表态。她表示支持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支持中方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成员;希望早日签署中欧投资协定,启动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研究;乐见欧盟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取得积极进展。

法国总统奥朗德亦表示,法国愿同英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一道,积极推动欧中合作关系发展。

对于当前欧洲大国密集释放的合作善意,以及中方的积极回应与互动,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德国际经济法研究所主任高旭军指出,中欧之间的“蜜月交往”无疑有利于推动中欧自贸区协定谈判的启动。

“因为尽管中欧自贸区协定的谈判主体为中国和欧盟,而非欧盟成员国,但是根据欧盟协定的规定,在欧盟启动与第三者签订国际协定的谈判之前,必须首先获得其成员国的授权。”高旭军分析,换言之,即使欧盟本身有意与中国启动自由贸易区协定谈判并签订相应的协定,但如果事前没有征得欧盟成员国的批准,那么,欧盟也是有心无力,“而与欧盟主要成员国的密集交往无疑有助于中国说服这些国家支持欧盟启动中欧自贸区协定谈判的启动”。高旭军表示。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则表示,或许不应对中欧自贸区协定谈判进程有过快的预期,“整个路径是先加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因为欧洲人不会越过双边投资协定(BIT)直接谈自贸协定(FTA),这不太可能。包括默克尔的表态也是加快BIT谈判,然后再说尽快进行贸易协定谈判。其次,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谈判如果得不到承认,也是不可能谈FTA的。从欧洲人坚持的理念来讲是这样一个程序。”

高旭军认同这一判断,并欧盟截至目前为止的策略总结为“先《双边投资协定》,后自贸区协定”。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多个场合均强调:启动中欧自贸区协定谈判的前提条件是:正在进行的《中国—欧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必须取得成功。

“欧盟层面的上述态度是否会因近期‘蜜月交往’而改变呢?目前还不得而知。”高旭军表示。

尽管如此,丁纯也指出,中欧双方的“蜜月期”无疑会加速BIT谈判,“习主席访美后并没有看到与美国在BIT上有明显突破,现在欧方和中方政治上热络有可能会加速中欧BIT相对于美方先谈成。”


在长达五年多的谈判后,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于今年10月5日由美国等12国经贸部长发表联合声明,宣告谈判结束,标志着TPP这一在WTO外“另起炉灶”的庞然大物逐渐成为现实。

接下来,美国还将加快与欧洲达成类似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而这两份协议均绕开了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

在此种背景下,中欧双边投资协定与自由贸易区谈判会否蒙上阴影?

在瑞穗证劵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看来,无需对TPP的达成过分忧虑。

他指出,此次习近平访英受到最高规格款待,且两国达成涉及13项政府间和非商业协议、28项商业协议、以及包括18项其他成果在内的共计59项实质成果,“很好地回应了此前市场对于TPP导致中国被全球新贸易金融体系孤立,面临灾难性冲击的担忧”。

“TPP成员国只有12个,中国、欧盟都没有涵盖其中,很难想象缺少上述两大贸易大国的贸易投资协定可以短期内取代WTO,对全球贸易格局造成实质性的冲击。”沈建光表示,相反,争取与欧盟的合作,并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多边合作能够很好的应对TPP带来的挑战,“毕竟,相比于TPP,其孪生兄弟TTIP的谈判才更加重要,但毫无疑问,中欧关系友好,且欧美之间在农业问题、劳工问题方面分歧明显,TTIP前景不容乐观。”

事实上,就在美国等国宣布TPP谈成后不久,10月10日,德国首都柏林爆发了反对TTIP的大规模示威游行,从德国各地赶来参与的人数超过10万,显示出不容忽视的民意。

“对中国来讲,也是这样一个机遇,通过中欧自贸区等‘自己的FTA’可以消解TPP带来的压力。”丁纯认为,中国可更多地通过双边自贸协定打破TPP的“封锁包围”,“包括‘一带一路’也是行之有效大战略之一。”

沈建光亦认为TPP“来袭”对中国而言实为机遇大于挑战。

“此次由美国主导的全新经济规则的达成让中国感到了挑战,但对待全球贸易投资规则新变化,中国一方面可以加强双边与多边合作,另一方面,可抓紧时间加快改革,尽可能地增加谈判砝码以应对。”他表示,所幸入世的成功经验证实外部压力亦是改革的动力,更何况推动国有企业、金融、知识产权、劳动市场等多项改革,本已是国内改革诉求与既定方向,特别是当前实现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仅差临门一脚,加快推进实为一举多得。

中欧自贸协定达成 仅为时间问题

谈及掣肘中欧达成BIT协议以及最终达致自贸区协定的“绊脚石”,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是“市场经济地位”。

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的有关条款,到2016年,中国将自动获得这一地位。

然而,离2016年仅有不到两个月的此时此刻,欧盟和美国这两大贸易伙伴仍未有尽快予以承认的意思。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6月曾表示,从该商会的角度,希望中国“最终拥有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而作为欧盟经济龙头老大,默克尔此番“乐见欧盟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取得积极进展”的表态亦被解读为有望推动欧盟各国早日承认中国这一地位的积极信号。

“身为第二大经济体,如果TPP等更为自由的国际贸易制度安排内没有容纳中国,肯定是不完整的、也肯定是有问题的。”丁纯强调,实际上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何热衷推动TPP和TTIP,“就是觉得中国人享受了WTO好处而‘不愿承担责任’。”

丁纯认为,中国的应对之策便是加强和加快有关谈判进度。他以“通心粉碗效应”(spaghetti bowl effect)来说明这一问题:后WTO时代已非过去的伞形安排,而是各方因觉得WTO进展不大,都去发展各自的双边自贸区,形成了杂乱的一种状态,就像一碗盘根错节的通心粉,不同框架下的各种贸易自由化政策相互“打架”。

高旭军指出,即使中欧之间顺利签订了《双边投资协定》,同时也启动中欧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但谈判能否取得成功还取决于中欧双方能否在协定的核心内容达成协议。

“欧盟应该会在市场经济地位、国营企业待遇、对等市场准入规则、产品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出口补贴尤其是农产品补贴等方面,对中国提出苛刻的要求。”高旭军指出,例如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目前欧盟并不倾向于在2016年12月时自动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欧盟认为国营企业获得国家大量财政补贴,会要求限制国营企业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在“对等市场准入规则”方面,欧盟会要求将这一规则写入协定,如果这样,无论是欧盟企业,还是中国企业都能对等地、不受限制地进入对方市场开展投资经营活动。

“由于欧盟的市场准入限制很少,而对中国则很多。这些要求显然会与中国现有的法规、产业政策不符。如果双方不能就这些问题达成一个妥协方案,那么,中欧自贸区协定谈判也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旭军总结道,尽管中欧之间的“蜜月交往”有利于促进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但在中欧自贸区协定的谈判和签订方面,它不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协定内容不仅关系到双方众多企业的利益,而且关系到许多产业的安全、民众的就业和生活的安定问题。他预计,中欧双方应该会在许多问题各持己见、各不相让。

“但由于协定的签订在总体上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发展,所以中欧自贸区协定谈判的启动和签订仅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高旭军表示。

观察:欧盟不甘落后 外贸政策开始转向亚洲

10月14日欧盟贸易委员马尔姆斯特伦在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公布了欧洲最新国际贸易和投资策略,欧盟外贸逐渐向亚洲国家倾斜成为此份报告的亮点。

欧盟不仅准备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自贸谈判,同时希望升级同TPP参与国的贸易协商,因此这一新的策略转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主要是为了回应近日由美国主导的多项自贸协定的谈判与签署。欧洲雇主组织Businesseurope国际贸易事务负责人Luisa Santos分析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也不是说我们追着TPP参与国不放,只是除了它们,我们并没有其它过多选择。”

Luisa Santos认为,欧盟面临的尴尬现状,恰是因为没有多少选择而造成的结果,它没有开辟新的贸易伙伴,而在原有合作或正在谈判的国家继续推进贸易进程。

关于欧盟回应美国TPP才将外贸政策向远东倾斜这一初衷,法国Natixis银行首席亚太经济学家Alicia Garcia Herrero分析说,欧盟之所以也没有加入TPP,一方面是因为欧盟正与美国就另一重大贸易协定——TTIP协定——进行谈判。另一方面,美国设定的许多TPP谈判基准对于欧洲领导人来说也是无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