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专家警告:德国人,小心中国!
《法兰克福汇报》网站1月12日讯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上升会危害到德国经济,一名美国专家指出。“中国想成为像德国那样的国家。但中国却不认为,世界上能允许同时存在两个这样的国家”,美国企业研究所的贸易问题研究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指出。
史剑道回顾了《中国制造2025》报告。在这份两年前制定的报告中,中国政府为出口能力强大的中国企业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目前德国领先的领域。“中国经济的产出太多了,他们将这一过剩产出通过国家补贴输出到全世界”,史剑道指出。这样,德国就成为了中国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目标。太阳能领域就是一个例子。在这个领域,当中国对德出口太阳能电池后,德国本土的产业就所剩无几了。
史剑道的警告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更多地将美国的注意力集中在本土,并越发忽视国际责任的时候发出的。美国还宣布从跨太平洋自由贸易计划(TPP)中退出。而中国则已经准备填补美国所留下的空间,例如,当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议时。美国希望,其他国家不要和中国走得太近。
不过,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也警告不要对中国抱有太多希望。“在北京看来,欧洲更像是亚洲的一个半岛。我们和他们的看法当然不同。然而,我们也要承认德国经济部分依赖于中国的事实”,默克尔在去年夏天接受《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杂志的一个专访时表示。“因此,我们在应对中国的要求时,应该坚持使其朝着向各方都有利的方向和谐发展。我一直向中国领导层强调这一点。”在前几周,德国企业才开始抱怨,中共要求在德国在华设立的企业里设立党支部。
身为贸易问题专家的史剑道对于中国人的这些做法没有太过惊讶。“中共一直想掌握中国人在企业中的动向,这一点并不是针对德国企业而制定的”,他指出。相反,尤其危险的是,中国企业购买德国的高新技术。史剑道指出,中国人今后会通过便宜的产品将德国人挤出中国市场。
当然,这种情况也会给德国带来一些好处。史剑道承认:由中国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可以使德国居民用更少的钱为自家的房顶装上太阳能电池。“我们美国人也购买到了便宜的手机。”在二十世纪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都这么想,因此也没有过多考虑本国企业的兴亡,史剑道指出,“所以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三年中,美国本土有15%的制造业工作岗位消失了”。这也为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提供了理由。“尽管德国准备得更充分,”他指出,“但危险仍然存在。”
同时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是否也处于危险中。一方面,很多省都背负重债,另一方面,这些地方也在快速老化。“如果2018年中国政府不进行改革,那么这个国家就会长期停留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史剑道认为。而他认为,改革成功的机会很小。同时,当中国不能按原计划实现经济增长时,却可以通过它庞大的体量而危及到其他国家,史剑道警告。
寻找补救之策非常困难,其他的手段则有很多缺点。例如,削减与中国的贸易将会使得德国很多商品的价格上涨。同时,对很多德国企业来说,中国投资者被欢迎并被视作急需的投资方。例如,海航集团现在就拥有德意志银行和哈恩机场的股份。
史剑道批评了德国将高科技企业出售给中国人的做法,例如,机器人制造商库卡被卖给了中国企业美的。而出售芯片制造商爱思强的决定则被德国政府制止了。当时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进行了干预。现在德国有一条规定,允许联邦政府制止高科技企业的出售。他认为,德国应该利用这个手段,因为这样的做法也不会过度损害与中国的关系。“你们最终会理解这些做法的合理性。最后你们也会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