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默克尔称要警惕中国扩张巴尔干?“中国渗透论”显示欧洲深刻的不自信

发布时间:2018-03-15浏览次数:376

默克尔称要警惕中国扩张巴尔干?“中国渗透论”显示欧洲深刻的不自信

  

一段时间以来,西方舆论,尤其是德国媒体和智库不断抛出“中国渗透论”,称中国正在用经济投资和政治渗透分化欧洲,就连一向对华友好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也突然发出警告称,中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投资不能与政治诉求挂钩。这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

  

中国与中东欧地区合作持续升温

  

221日,默克尔在柏林会见来访的马其顿总理佐兰•扎埃夫(Zoran Zaev),在会后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默克尔表示,德国支持自由贸易,但首先应该是互惠的。她说,在与中国的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开放不是单方面的,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我对于中国希望在这里(巴尔干地区)扩大贸易合作以及投资没有异议,”默克尔说,“问题在于,经济关系是否与政治问题挂钩?”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将“与自由贸易的精神不符”。

默克尔的这一针对中国的表态显然是指“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和中东欧地区合作。近几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与巴尔干国家的合作持续升温,罗马尼亚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投资最大的国家,塞尔维亚则成为“16+1”合作框架下落地成果较多的国家。据统计,中国通过中东欧16国进出口贸易额从2012年的521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587亿美元,增长13%2016年,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地区的投资超过8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机械、节能环保产业、旅游等领域。

中国在马其顿的投资并不多,远远不及希腊和塞尔维亚,中国的投资主要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去年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马其顿时,扎埃夫还表示感谢中国的帮助。但是,马其顿目前正试图加入欧盟和北约。尽管欧盟对于这一地区的民族冲突和黑社会犯罪等问题心有疑虑,但同时也担心俄罗斯的影响力在巴尔干地区的渗透,因此启动了新的一体化行动。在新闻发布会上,默克尔也称赞马其顿在争取加入欧盟的道路上取得进展。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近几年在欧洲一些战略性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被人为地放大,欧盟内部一些人担心受惠于中国投资的巴尔干国家将会在欧盟内捍卫北京的利益,尤其是涉及人权和贸易的议题上。

法国总统马克龙就警告说,一些欧洲国家对于中国的利益诉求过于开放,“有时候甚至会以牺牲欧洲的利益为代价”,德国外长加布里尔去年8月也曾在巴黎表示:“如果我们不制定一个(统一的欧洲)对华战略,那么中国就会继续分化欧洲。”

  

“中国渗透论”在德国学界开始流行

  

这种“中国渗透论”在2月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达到一个小高潮,加布里尔在演讲中再次指责中国和俄罗斯试图对西方自由世界的秩序提出挑战。多个欧盟国家的与会代表都对中国的强势影响力提出警告。奥地利总理库尔茨(Sebastian Kurz)表示,美国一再从国际舞台上撤退,而这个“权力真空”正在被中国填补。

2017213日,慕尼黑安全会议基金会就曾发表年度报告,指出国际安全环境面临二战以来最脆弱的时刻,世界有可能正在迈向后西方时代。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正走向终结,非西方国家开始建构世界事务,与1945年以来的国际秩序形成一种平行甚至有时不利的新框架。

这份以西方为中心的报告不无忧虑地指出,当前世界面临的三大挑战——

首先是西方世界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主义盛行。民粹主义政党通过“后真相”世界里的信息操控手段,煽动恐惧情绪,借由选举和全民公投,在10多个西方国家掌权或参政。

其次,西方世界秩序出现裂痕。二战后和平秩序的主要基础,即“自由民主”的传播、自由贸易基础上的经济相互依赖和处理世界性事务的国际机构网络,都遭到民粹主义的系统性挑战。

第三,后西方甚至后秩序时代的形成。未来的世界秩序是否还将是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西方世界主导?西方秩序的核心价值和架构与中国等新兴国家强力推进的游戏新规则之间是否会发生冲突?

这份报告的论调显示出欧洲国家对于中国崛起之后强烈的失落感和不自信,由此而产生的“中国渗透论”在德国媒体和学界愈演愈烈。

  

指责中国分化欧盟成员国,搞各个击破

  

《明镜周刊》25日刊登专题报道,援引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和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室(GPPI)的最新研究报告称,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尝试借助部分欧盟成员国的帮助影响欧盟高层的决策。

这份名为《威权主义盛行:中国在欧洲的政治影响力上升》的报告认为,中国在欧洲快速增长的政治影响力,以及对威权主义的自信和扩张,正在对欧洲的自由民主价值和利益构成显著的威胁。中国凭借经济实力和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行力,正在全球范围内构筑战略影响力版图,从中长远的角度看,中国对欧洲的政治影响力将超过俄罗斯。

报告称,“中国对欧盟国家分而治之的策略已经奏效,在欧盟内部及周边国家,越来越多的政治精英开始认同中国的理念和价值,尤其是涉及自由和人权的领域,中国的话语阐释正在被一些欧盟国家接受。”

报告认为,倾向于维护中国利益的欧盟国家包括希腊和匈牙利,因为他们需要依赖中国的投资,或者对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发展模式比较认可。比如,在深陷欧债危机的希腊,中国拿下了比雷埃夫斯港的二号和三号码头经营权,并在2016年以3.685亿欧元收购比港港务局67%的股份,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报告提出防止中国进一步“渗透”的几种解决方案,首先是要求欧盟成员国团结一致,加强与中国讨价还价的能力,尤其是德国和法国这两个大国,在与中国打交道的时候,应该把欧盟的共同利益置于双边关系之上考虑。报告认为,采取“16+1”的模式,比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一对一”谈判的模式更有利于欧洲。其次,欧盟必须设立一套更具弹性的中国投资审查机制,尤其是要限制中国国有企业对欧盟企业的并购,除了高科技、重大公共基础设施等产业外,媒体等意识形态领域也禁止中国参与投资,此外,还必须限制欧盟政党接受中国政治献金。

由此可见,默克尔在与马其顿总理会谈后含沙射影地指责中国向巴尔干地区“渗透”,并非毫无先兆,而是近几年“新版中国威胁论”在欧洲政界、学术界和舆论场逐步发酵后的自然流露。专家指出,经济上讲,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16+1”框架下的合作,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德国在这些国家的产业链延伸和市场,影响了德国的经济利益。而在政治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强势崛起,美国保守主义回潮和政治退缩,正逐步改变着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德国乃至整个欧盟面对这种大趋势所产生的不适应,加上英国脱欧后的自我迷失等,都让“中国渗透论”有了新的滋生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