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展示

卢德格尔·库恩哈特:欧盟认为有两个世界中心,一个是自己,一个是中国

发布时间:2016-06-14浏览次数:129

2016年将是对欧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年。

事实上,欧盟目前在两个方面充当着“实验室”,以应对源于欧盟之外的发展状况: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应对从欧洲邻国输入的不稳定性因素。这两个进程使欧盟面对尚在进行中的全球化的各个维度,事实上,全球所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分别以特殊的形式在应对全球化进程。欧盟和中国一样,必须证明自己是“稳定锚”。

在尚在进行中的全球化进程背景下,不稳定因素的挑战却如此多样与严重,这是国际政治长久以来未曾经历的。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行为体的增加,既包括国家行为体,又包括具有政治影响力的非国家行为体;由持续的现代化进程引发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独特的移民潮,其中,逃离暴力和毁灭是最清晰可见的过程;新的作战形式,它们以混合的方式在力量悬殊的对手之间不对称地进行,并将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战术运用其中,通过血腥暴力和对于全能的幻想,动摇着不忠的信任以及无辜百姓对于生活的期许;脆弱或者残留的民族国家,它们承诺保障主权,作为实现自由、国家权力的垄断以及公正的条件,但它们不再能兑现这一承诺,并滑向内战的深渊或者是处于内战爆发的边缘;世界经济与技术发展(工业4.0)的转型进程,对于工业国家、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固有模式均提出了质疑。整个世界并非四分五裂,而是正在经历重新创建新秩序的阵痛。

世界新秩序必须是多极的秩序。在这一秩序中,特别需要那些大国承担维护稳定的责任,不仅为本国人民、也为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安全和幸福而努力。这一进程就和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体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一样,在这一进程中,除了如美国和俄罗斯等强国以及20国集团的其他国家,欧盟和中国发挥着塑造和建构世界秩序的角色,而且这不仅仅是在世界金融体系的架构方面。建构世界政治秩序的大国间的双边关系,和其各自对整个世界秩序的发展和构建所作出的贡献,具有同样重大的意义。

欧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在中国(如同在整个亚洲一样)开展活动:欧盟各成员国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欧盟代表处及其成员国的使领馆,文化机构和科学合作;为亚洲经济较落后的国家提供发展援助,还有英国和法国在印度洋和毗邻亚洲的南太平洋海域长期驻扎军事力量。欧盟及其28个成员国在亚洲的任何地方均没有领土主张,或者霸权野心。这种出发点也决定了欧盟对于中国政治的看法,其中包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2016年欧盟将对其外交与安全战略做出修订。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让欧洲的知识分子们怀有敬意地联想到明代早期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但同时也让他们想起19世纪欧洲自己的地缘政治构想——马汉将军的海权论,即“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以及哈尔福德·麦金德将欧亚大陆称为世界的“枢纽地区”的陆心说。而欧洲公众讨论的关键战略问题是关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长远导向,即:它的目的是在各个区域之间延续开放的合作并以此稳定联合国体系,还是中国试图单方面地投射其权力诉求?我们可以对欧盟有关政治家以及欧盟主要成员国中对外交关系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外交官的各种言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欧盟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欧盟和中国能够建设性地利用它们之间的伙伴关系,以致力于以下目标:开放市场原则的增强;航线的自由;全球规制性规范的扩建,以及地区争端的管控。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中国和欧盟是利用其共同的视角,提出进一步的倡议,欧洲的公众都是喜闻乐见的。人们担心全球化带来的扭曲,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方式,以及引发新一轮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而这种竞争如今已然演变成各种争端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反复无常和暴力。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和欧盟被赋予了一种镇定人心、维持秩序的角色。关于中国,在欧盟的媒体中通常有三个话题备受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南海的领土争端以及中国对于构建新的世界秩序的态度。

如果关注欧盟的政治文件及其重要政客的解释的话,就会知道,欧盟在核心里追求的是两个中心的世界秩序政策目标,这涉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欧盟奉行开放的地域主义,这一地域主义与对所有国家及社会都能从全球化中受益的目标是兼容的。这具体是指:在欧盟看来,与美国成功结束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谈判和开放的全球贸易并不矛盾,而是与之互补,甚至能起推动作用。欧盟和美国的经济联系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其他两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欧盟和美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1%,双方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40%,欧美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量的40%。欧美居民共消耗全球50%的资源,拥有世界上60%的社会福利给付,为世界上最贫困国家提供的发展援助中80%都来自欧洲和美国。欧盟占美国对外投资总额的60%,欧洲公司在德克萨斯的投资额就已经高于美国在中国和日本的投资额总和。美国在荷兰的投资额是在中国的15倍。从2012年开始谈判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也应对欧盟和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产生积极作用,并且会通过在环境保护、公开投招标和劳动保护方面统一标准及新的投资仲裁体系,共同促进在迈向全球贸易协定的道路上取得进步。从欧盟和美国两方的立场来看,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与全球贸易自由并不矛盾,而是推动世界贸易整体发展的一个合理前提和必要的互补之道。

欧盟希望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因为这样也可以推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造福尽可能多的人。因此欧盟非常乐见中国政府在2015年9月决定作为第一个非欧盟成员国对投资基金出资,该投资基金旨在促进欧盟内部对研究、创新和改善欧盟内部的市场竞争条件的私人投资。基金的目的是为投资亏损提供保障。基金基于公私伙伴关系的理念,中国现在也成为了互利伙伴关系中的成员。

中国期望到2016年底,世界贸易组织(中国2001年加入)赋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对此,欧盟内经常有所讨论,讨论中也包括批评的声音。同时也有人提出了这样的担忧,即中国存在钢材、光伏技术和自行车生产等产能过剩问题,这些产品通过国家补贴的方式,又被以低于一般成本的价格在欧盟售卖,这样会破坏欧洲生产商的市场条件。2016年2月中旬,欧洲钢材生产商在布鲁塞尔发起多次游行,反对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委员会目前在处理37项反倾销程序,它们都要求对钢铁产品征收关税,其中16项针对从中国出口至欧洲的钢铁产品。让欧盟和中国在争论进一步激化并互相指责之前,共同开发出相应机制,以此更好预知未来的世界经济动荡并提出修正的建议,这难道不是明智之举吗?

欧盟针对中国经济实践的批评性问题清单指出,被欧盟没收的伪造商品中,有64%都来自中国。而且,投资情况面临严重的不对称性:欧盟占外国在华投资的20%,而相反中国则只占外国在欧盟投资的2.6%。其中,德国居首位,随后为英国、丹麦和荷兰。尽可能地持续加深互利的、确保稳定工作岗位的以及作为技术转让手段的经济关系,无疑将对全球的稳定与安全做出贡献。

欧盟在外交与安全政策方面与中国的关系也关乎全球的稳定与安全。欧洲媒体对南海的领土争端做出了详细的探讨,然而在政治层面,欧盟中确实较少能听到中肯见解。欧盟外交及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费莫盖里尼在各个场合完全地表达了欧盟的基本利益:以和平手段解决冲突、保障海路的开放、巩固在资源共同管理区域内的多边规则制定。中国、日本与韩国同为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欧盟很担心中国南海争端升级。欧盟会认为,将争端简化到中美之间是错误的。从欧盟的角度来看,如同其自身一样,其他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都会受到争端升级的负面影响。欧盟最大的担忧在于,军事问题与打击海盗以及自由的海上贸易等问题之间模糊不清。欧洲报纸的评论家建议中方保持克制,以避免招致针对中国在南海岛礁上行动的敌对联盟的形成,哪怕这种情况只是无意之中发生的。

以和平手段调解冲突这一理念在调解经济争端中常常取得了成功,问题是,当涉及与安全政策相关的领土争端时,这一理念能在何种程度上同样发挥影响。坐落于汉堡的国际海洋法庭直至2014年,才和平解决了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历时40年的“孟加拉湾划界案”。还要注意的是,2002年东盟与中国宣布要制定有关处理领土争端的行为准则,这份行为准则在当前环境下还能实现吗?

最后,欧盟非常欢迎中国加大力度致力于亚洲地区冲突问题的解决。欧洲注意到,中国曾两次与美国共同参与在巴基斯坦的谈判,以促进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之间的和平与调解。欧盟同样赞赏和认可中国在叙利亚和谈准备工作上的参与。若欧盟与中国能够共同商讨更全面的中亚战略的元素,同样会是积极的事情。“一带一路”倡议将一定会做出新的、对合作有利的补充。

总的来说,欧盟将中国视为这一风起云涌的时代中的稳定器与稳定的合作伙伴。只要中欧关系能够增强全球开放市场、海航路线的自由、规制的多边主义以及地区冲突中的和平条件,那么,双方将为打造一个更安定美好的世界做出有价值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