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9 默茨布鲁塞尔首访(朱苗苗)

发布时间:2025-05-12浏览次数:12

 

默茨的布鲁塞尔首访,恰似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芭蕾。这位历经两轮投票才艰难当选的德国总理在欧盟总部遭遇的首次“口误风波”,意外成为其欧洲首秀的微妙注脚。当欧洲理事会主席安托尼奥·科斯塔(António Costa)在联合记者会上脱口而出“欢迎朔尔茨总理”时,现场空气凝固了半秒。这位葡萄牙社会民主党籍政要随即改口,但政治观察家们已嗅到弦外之音——前任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的欧洲政策遗产正成为默茨必须跨越的隐形门槛。默茨曾担任欧洲议会议员,将此次布鲁塞尔之行视为重塑德国影响力的关键契机。试图扭转前交通灯联盟在欧洲事务中的弱势形象,强调德国将在欧盟承担更多领导责任。此次访问不仅涉及防务改革、经济复苏等核心议题,更暴露出新政府与欧盟机构及成员国的多重矛盾。

“欧洲日”的外交探戈

选择59日“欧洲日”开启布鲁塞尔之行,默茨显然深谙象征政治的艺术。从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到欧洲议会议长萝伯塔·梅索拉(Roberta Metsola),这位曾担任欧洲议员的基民盟领袖穿梭于昔日同僚之间,反复强调“欧洲始终是我的政治DNA”。相较于前任对欧盟事务的务实疏离,默茨刻意展现的热情拥抱姿态,在欧盟机构收获礼节性掌声。但当他步入实质议题时,玫瑰色的欢迎帷幕迅速落下。

移民政策:承诺与现实的落差

“德国绝不会在移民问题上单打独斗。”默茨在新闻发布会上掷地有声承诺,与邻国政府的质疑形成鲜明反差。其力推的边境管控新政,允许德国在欧盟外部边界拦截并遣返无证移民,即便涉及避难申请者。虽然欧盟委员会出于对右翼民粹势力崛起的忌惮,近年对成员国强硬移民政策多持默许态度,但法律专家指出,这种“先遣返后审查”的操作,与欧盟《都柏林协定》中“首入境国负责”原则存在根本冲突。波兰等国已暗示,若德国单方面加强边境管控,或将引发连锁反应。

防务融资:债务红线的博弈

在俄乌冲突持续、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阴影下,欧盟防务自主的迫切性从未如此强烈。默茨在巴黎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会晤时提出欧洲防务新构想,主张通过联合军备采购和发展本土防务工业提升军事能力。当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Mark Rutte)追问欧洲安全融资方案时,默茨的回应却让期待“德国转向”的成员国失望了。面对法国、意大利等国重启“欧盟共同债券”的呼声,这位来自传统财政保守派政党的总理,仅同意微调《稳定与增长公约》中防务支出的计算方式。默茨提出的“优先节流、次优举债”路线,被东欧外交官私下称为“新瓶装旧酒”——既要求南欧国家紧缩开支,又拒绝突破债务红线,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逻辑,恐难解欧洲安全困局。

德国坚持的“结构性改革优先”原则,与欧盟委员会主张的“预算扩容”方案再度碰撞。知情人士透露,冯德莱恩在闭门会议中直言,若不能解决每年1300亿欧元的防务资金缺口,提升欧洲竞争力将沦为空谈。在与冯德莱恩会谈后,默茨的表态稍微缓和了一些。默茨虽未完全关闭共同债务大门,但其“例外而非惯例”的立场被解读为德国财政保守主义的延续。默茨清楚,在这个问题上,他还将面临艰难的辩论。

政治遗产的隐形较量

值得玩味的是,科斯塔的口误事件在布鲁塞尔外交圈引发涟漪效应。分析人士指出,这既折射出欧洲社会民主党人对默茨中右翼政府的微妙态度,也暗示着德国新政府与欧盟机构的关系将比表面更为复杂。当记者追问对“朔尔茨遗产”的评价时,默茨以“每届政府都有其历史使命”巧妙回避,但其政策选择已暴露出与前任的深层延续性——在捍卫财政纪律与承担欧洲责任的天平上,柏林依然难以找到平衡支点。

此刻站在欧盟演讲台上的默茨,既要摆脱“朔尔茨2.0”的标签,又无法彻底挣脱德国财政传统的枷锁。这场布鲁塞尔首秀,或许正是欧洲期待与德国现实碰撞的缩影。

根据《南德意志报》和《经济周刊》网站59的报道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