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节能房屋神话破灭?
《明镜》周刊7月30日第31期讯被动式节能房屋(Passivhaus)真的胜过其他新建筑吗?威斯巴登城市住房建设公司GWW并排建了两座房屋进行日常使用对比试验。其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在威斯巴登的新住宅区Weidenborn并排矗立着两幢一模一样的建筑:均为方形,5层,各含14套公寓。但是其中只有一幢楼被认为是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9号楼的外墙安装了厚达26厘米的保利龙隔热保温板,三层玻璃的窗户绝对密封,楼内装有自动换气系统、中央热量交换装置。这就是所谓的被动式节能房屋,技术含量很高,隔热保温层和热量交换装置使得暖气几乎成为多余。而旁边的7号楼隔热保温层仅有14厘米,只配备普通的隔热玻璃窗和简单的通风系统,符合要求相对较低的2009年《能源节约规定》。
威斯巴登城市住房建设公司GWW想出了通过日常使用检测被动式节能房屋的方法。“通过实际使用,我们想弄清楚被动式节能房屋的高建筑成本和多出的费用是否合算”,GWW的总经理赫尔曼·克莱默(Hermann Kremer)说。
为了获取更好的数据基础,GWW还另建了两座对照建筑。该公司进行了两年的数据采集和对比。克莱默称分析的结果“相当令人冷静”:被动式节能房屋的取暖能耗虽然比对照房屋低了近三分之一,但是用电量远大于后者。全楼的全年公共用电量——非各公寓内部用电量——为1.9万千瓦时,几乎是普通对照楼房的4倍。这样一来,取暖的结余几乎被抵销掉了。“总的说来,被动式节能房屋实际没有任何优势。”
为了说明用电量,克莱默带记者来到被动式节能屋的地下室。在一间密闭的房间里,热量交换装置把室外的空气加热后,用泵输入严格保温隔热的各户公寓,其使用的热量则抽取自各户公寓使用过的空气。“这一切过程都需要用电。”
理论上,在取暖方面的节余应该大于多消耗的电力。但在实际生活中,居民的需求经常不同于设计师的假设:有人喜欢把起居室的温度调高3度,有人经常开窗,而这是模型计算所未见的情况。有的居民一直把耗电的换气装置开到最大负荷,因为他们觉得标准换气量不够。
达姆施塔特市被动式节能房屋研究所(Passivhaus Institut)致力于在国际上宣传由自己制定的被动式房屋标准。可以想象,该研究所并不欢迎上述对比试验结果。研究所判断,试验中的房屋换气系统需要“调整”。而且,居民也许需要接受如何运用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培训。该研究所排除了对于被动式节能房屋的根本性怀疑,指出世界范围内对这一技术的兴趣日渐浓厚。法兰克福市甚至将之定为公共建筑标准,学校和医院将来必须采用被动节能技术。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这么做有意义。亚琛工大建筑和室内气候环境技术教授迪尔克·穆勒(Dirk Müller)认为,这一技术在单体独户建筑上或许可以发挥效用,前提是住户必须严格遵守技术要求。被动式节能技术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建筑。尤其学校建筑最好不要采用,穆勒认为。“教室在上课时会在瞬间涌进很多人,被动式换气系统会迅速超负荷,这样就必须打开窗户。”而且,墙壁隔热保温层也并不是越厚越好,只有靠墙面的10至12厘米那一部分真正起作用,其余保温隔热材料的效用则是下降的。
威斯巴登GWW的结论是:被动式建筑肯定不经济。按照他们的计算,两座试验节能房屋比普通的对照房屋每平方米平均造价高出约220欧元。“这些钱如果用来改造1950年代的旧房,会得到更大的能源节约效用”,克莱默说。而且,隔热保温层与换气系统会占用很大面积。GWW称,试验用被动式节能屋比对照房屋少了67平方米使用面积。如果按照整个住宅区800户的体量估算,这意味着采用被动式节能建筑技术会占用40套公寓的面积。“考虑到人口密集地区住宅紧张的情况,这也是不建议采用被动式节能建筑的一个理由”,克莱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