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617德国肉产品出口增长,大量肉类销往中国

发布时间:2016-09-13浏览次数:209

 

德国电视一台网816日讯德国的肉类生产量创历史新高,但本国的肉类消费却有所下降,这导致大量的德国肉类产品销往中国等其他国家。在中国,德国产的五花肉和猪蹄十分受欢迎。

德国绿党在三年前曾提议,应在德国员工食堂推行强制的“素食日”。此举引发德国民众的愤怒,最终“素食日”建议不了了之。可见,当德国人必须担心盘中肉排不保时,会引起一些不快。但德国人现在似乎对肉食越来越不感兴趣了:在一些超市里,肉类替代品的货架数量渐渐与肉制香肠的持平;一些城市涌现出大量的素食餐馆,而且很多时候都是满座状态。食肉者或是为他人烹制肉食的人,非常注意如何处理整只动物:明星厨师在电视节目中讲解怎样自己动手还能把猪的牙龈肉烹饪成美味;汉堡市或柏林的厨师向年轻的顾客提供来自当地屠宰场的动物内脏,作为比奥纳德饮料(Bionade)和精酿啤酒的下酒菜。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德国企业于2016年上半年生产了410万吨肉,创下了半年德国肉类生产量的新纪录;2015年德国总共生产了822万吨肉,这同样也是一个新纪录。

同时,“德国民众的肉类消费连续下降,但只是轻微下降”。德国联邦农业与食品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德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为59.17公斤,2014年这一数字为59.99公斤,2000年是60.98公斤,并没有太大的浮动。据联邦食品与农业部的报告,只有三成的德国人放弃食用肉类和香肠,有五分之四的德国人一周仍会多次食用肉类

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德国20161月到5月的肉类出口量同比上涨4.1%,从154万吨增长为160万吨。其中很大一部分肉产品出口到了中国,其占比上涨了84%。德国环境与自然保护联合会的卡特琳·温茨(Katrin Wenz)表示:“德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肉类出口国之一,联邦政府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力地推动了德国作为肉类生产地的发展。”

出口到亚洲国家以及东欧和俄罗斯的,常常只是动物的各个身体部位。德国农民协会的米歇尔·洛斯(Michael Lohse)对《每日新闻》表示,与祖辈不同,现代德国餐桌上不再需求内脏、猪蹄、猪耳朵和五花肉等,它们会出口到其他国家。相反,由于生产量满足不了本国需求,德国会进口德国人偏爱的肉排、里脊肉、胸脯肉或胫骨。

德国国内只有大型屠宰厂支撑着肉类出口,较小规模的混合经济的屠宰厂要么必须为生存而挣扎,要么早已破产。据《肉图册》(Fleischatlas)的数据,过去20年中德国的猪肉产量上涨了近一半,而屠宰厂数量却大幅缩水——减少到27000家,下降了90%

目前,德国仍有75%的出口肉类进入到欧盟内部市场,但亚洲国家和其他新兴国家才是肉类出口国的希望:中间阶层的发展意味着肉类消费的增长,因为肉是地位的象征。

而批评者们希望,这种大规模生产能出现转机,回归地区化生产,以更利于动物生存和环境发展。德国动物保护联合会主席托马斯·施罗德(Thomas Schröder)向《每日新闻》表示:“我们最终需要的是一个全国性的动物保护战略,重质量而非重数量。”虽然,德国肉类消费没有明显下降,但据联邦农业部统计,如果能有利于保护动物的话,80%的德国民众表示愿意在肉产品上花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