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展示

郑春荣:俄乌冲突难掩美欧信任危机 (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22-12-12浏览次数:32

法国总统马克龙刚刚结束对美国的访问,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12月5日就在马里兰州召开,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同日开启对欧洲的访问。但是,美欧之间的频密互动,丝毫不能掩盖跨大西洋之间日益加剧的信任危机。


此前特朗普政府一味奉行“美国优先”,面对欧洲盟友也精于算计,这一度使得欧洲发出“美国还是不是欧洲盟友”的灵魂拷问。然而,拜登当选后,欧洲迫不及待地向美方抛出绣球,拜登也高调宣告“美国回来了”。不过,好景不长,美国从阿富汗的狼狈撤退,又一次令欧洲人措手不及。不仅如此,美国还从法国手中撬走澳大利亚的核潜艇订单,怂恿澳大利亚与美英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奥库斯”。欧洲利益一次次被美国“牺牲”,使得欧洲建设战略自主的决心日益迫切。


但是,俄乌冲突的爆发削弱了欧洲追求战略自主的意志和能力。欧洲不仅在安全上更加依赖美国主导下的北约,而且在能源供应上也与美国趋于深度绑定。但欧洲“拥抱美国”并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回报,拜登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致力于“美国优先”的法案,使得一度被掩盖在美欧共同应对“俄罗斯威胁”下的跨大西洋信任危机重新浮出水面,并呈现越发加剧的态势。


首先,在俄乌冲突的应对上,美欧存在着不同的诉求。美国方面希望俄乌冲突长期化,通过“持久战陷阱”拖垮俄罗斯,同时巩固欧洲国家对美的安全附庸地位,并伺机扩大北约。但对于欧盟国家而言,俄欧是搬不走的邻居,西欧大国尤其希望可以为俄欧关系预留回旋余地,并不希望俄乌冲突无限升级。近来的一些民调显示,欧洲民众对于继续援助乌克兰的意愿正在下降,他们不再甘愿为这场冲突承受能源价格飞涨等一系列高昂代价。


其次,在能源问题上,美国对欧洲的援手只是“割韭菜”。美国一直视“北溪”管线为眼中钉,一再炒作俄罗斯的“能源威胁”,并最终推动欧洲与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大幅度“脱钩”。欧洲的对俄能源制裁已经带来巨大反噬效应,使得欧洲深陷能源危机,美国能源企业还趁火打劫,高价向欧洲出售能源。


再次,在贸易问题上,关于美欧有可能再次爆发贸易战的讨论在增多。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给予美国企业高额补贴,这将使许多在欧投资被吸引到美国,欧洲方面对这一典型的贸易保护做法极度不满,甚至宣称要采取反制措施。拜登虽然对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愿意调整“补贴”政策,但多数学者认为,拜登的表态只是“安慰剂”,华盛顿作出实质性调整的可能性并不大。这就难怪人们看到,在周一讨论贸易和技术问题的会议上,美欧双方未能就此取得进展。


最后,在对华问题上,欧洲也觉得和美国的对华主张差异在变大。虽然欧洲在涉华议题上与美国有着一些共同诉求,例如在高科技领域强化与中国的竞争,但是,欧洲并不希望、也无法承受与中国全面“脱钩”的后果。在美国的诱拉下,欧洲内部“联美制华”的声音一度变得突出,但由于美国只是利用欧洲打压中国,甚至出台包含有对华限制性条款的《芯片与科学法》,试图迫使欧洲企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欧洲内部在对华强硬和保持对华接触问题上出现明显分歧。近期欧盟机构及一些成员国领导人纷纷访华或表达访华意愿,说明欧洲方面认识到,不能让中欧关系持续下行。


一年多前,为了“联欧制华”,拜登有意修复特朗普治下被破坏的美欧关系,与欧盟就钢铝关税争端达成协议。然而,美国如今变本加厉的贸易保护做法,使得欧洲再次倍感挫折,欧洲人不得不意识到,美国为了护持自己的霸权以及解决国内问题,其“极具保护主义”(德国财长林德纳语)的经济政策将会延续。


过往,虽然华盛顿一次又一次地“收割”欧洲盟友,令欧洲人对跨大西洋情谊倍感失望,但同时,不少欧洲人仍然幻想着美国某一天会回心转意。也许这次一些欧洲人依然抱持这样的心态,但是,美欧关系的“不同步”和结构性矛盾,只会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能源、贸易、对华态度等问题上,毕竟美国推行的“美国优先”只会更加强化,而非相反。


(作者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