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即将迎来一场旷日持久的财政争论:新一轮多年度欧盟预算谈判即将开启,而德国政府已事先划定红线,并要求为欧盟增加军备资金支持。
几天前,布鲁塞尔权力中枢的相关人士收到了一封来自柏林的信函,其分量不容忽视。确切地说,德国联邦政府在三页纸上所陈述的内容,事关每一位欧盟公民的切身利益。随着欧盟委员会即将提交新版多年度预算草案,围绕“钱从哪儿来、用到哪儿去”的争论也将全面展开。这份预算将决定2027年之后欧盟大部分政治运作的空间。德国承担了约四分之一的欧盟总预算,因此其立场在谈判中举足轻重。
本次预算的矛盾尤为突出:一方面,欧盟被赋予前所未有的期待,需要推动经济转型、促进增长,理想状态下还应成为一个“防务联盟”;另一方面,成员国财政状况趋紧,德国等净出资国不愿进一步增加对布鲁塞尔的缴款。德国黑红联合政府在信函一开始就表明立场:“各成员国的财政空间在可预见时间内仍将受限。”按经济实力增加预算总额“没有现实依据”。
军备计划将使预算谈判进一步复杂化
德国同样拒绝以新增欧盟债务来弥补资金缺口,而这正是包括法国在内的部分成员国所主张的。尤其是针对疫情时期设立的8000亿欧元“复苏基金”,德国政府明确表示反对将其常态化:“联邦政府拒绝将这一非常时期设立的临时性工具长期化,其延期在法律上不可行。”从2028年起,欧盟必须开始偿还疫情期间首次举借的统一债务,预计每年将耗费约300亿欧元,约占欧盟预算总额的五分之一。
欧盟预算每次制定周期为七年。其正式术语为“多年度财政框架”(MFR),结构之复杂远超多数国家预算体系。当前的预算期至2027年,总规模约为1.2万亿欧元,并因疫情而增设复苏基金。资金来源主要为成员国缴费,另有部分来自关税和固定比例的增值税收入(即“自有资源”)。约三分之一的预算用于地区发展,即所谓“凝聚政策”;另有三分之一用于农业;其余部分则分配给科研支持、危机援助和增长基金等领域。
柏林政府主张与其通过增缴解决日益增长的需求,不如推进预算体系改革。在这一立场上,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CDU)可以期待联邦总理默茨(CDU)的支持。信函中指出,多年度财政框架必须“更简洁、更灵活,以便有效应对不可预测的事件”。欧盟委员会应能更轻松地在不同政策领域之间调配资金,预算计划应减少项目数量,目标更为明确。“所有现有支出”都必须接受重新评估。
彻底改革难获德国支持
欧洲范围内的军备建设将进一步加剧预算谈判的复杂性。尽管德国原则上反对为防务融资新增欧盟债务,并且诸如法国等其他成员国的财政能力也有限,柏林政府仍希望部分军费能纳入欧盟预算。德国政府的立场文件指出,“维护欧盟的防御能力与竞争力必须成为首要任务”。
虽然现有欧盟条约禁止将预算直接用于军费,但德国认为还存在操作空间,因此主张用欧盟资金“弥补能力缺口”,其重点是鼓励在与安全相关的关键物资领域开展集体研发、生产和采购。此外,德国提议延长现行的限制期限,继续将部分具备军民两用特性的技术项目排除在欧盟民用项目之外。预算还应支持军事机动走廊建设,以及“增强关键基础设施面对混合威胁与攻击的韧性”。
尽管德国支持提高效率和灵活性,但对欧盟委员会设想中的彻底预算改革仍持否定态度。例如,德国坚持欧盟农业政策必须保留为“独立政策领域”。对凝聚基金的态度亦然,德国政府认为该项预算应保持不变,不应削减。不过,德国联合政府支持将预算分配更多地与改革努力与法治标准挂钩,并对增设新的“自有资源”持开放态度,尽管该议题在成员国之间多年未有突破。
(编译自 《南德意志报》网站2025 年 6 月 15 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