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展示

胡春春:同为自由贸易捍卫者,中德需相向而行

发布时间:2018-05-28浏览次数:210

  

  

http://m.yicai.com/news/5426704.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刚刚第四次出任德国总理的默克尔又来中国了。

  

   从默克尔2005年首次出任德国总理以来,这已经是她第十一次来华访问。除了德国大选年之外,她作为总理几乎每年来中国一次甚至是两次,全世界现职的重要国家领导人无出其右。

  

   这种联络的频繁,自然反映了中德两国关系的密切程度。在默克尔第二任总理任期内的2011年,两国建立了政府磋商机制;在上一任总理任期内的2014年,双方共同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从2016年开始取代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国;2017年,双方又建立了高级别人文对话机制。中德两国的交往可谓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而且能够做到超越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为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起到了示范作用。

  

   因此,默克尔总理在组成新一届政府之后出访中国,将是一趟愉快之旅,中德双方领导人将就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双边关系交流意见,尤其是经贸关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陪同默克尔总理出访的重量级德国经济界代表团身上清楚地看出来:据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的介绍,这些企业家所领导的企业销售额共高达5500亿欧元。

  

   但是,形势喜人的中德经贸往来——仅2017年就惊人地增长了9%——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也是双方领导人必须交流意见的主要原因。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中德两国的发展都得益于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但是这一切突然面临美国特朗普政府的严峻挑战。对德国来说,美欧关于欧洲钢铝产品输美的争端悬而未决、贸易战的阴影挥之不去带来了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而且特朗普总统多次点名批评德国的贸易盈余和汽车出口。简而言之,在特朗普所谓的“美国优先”做派之下,作为美国的盟友、自由贸易的受益者和规则的维护者,德国的角色可谓异常尴尬,默克尔总理今年4月访美空手而回就很能说明问题。因此,德国必须在自由贸易领域寻求广泛的支持,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支持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声音,将是对德国的重大支持。

  

   从中德两国小环境来看,双边经贸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而这些挑战可能更多是习惯于风险控制的德国人推演出来的。

  

  首先,随着中国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德国经济界越来越担心中国从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互补性的贸易对象成为挑战者和直接竞争者。除了对所谓中国不尊重德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见连连之外,德国社会尤其在2016年中国美的收购德国工业明星企业库卡之后,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充满警觉,抱怨中国对德国企业没有对等开放市场,同时不无保护主义色彩地收紧了对外国投资的审查。

  

   其次,德国社会始终存在着某种偏见,即中国的发展可能会对德国乃至西方构成全方位的制度性挑战,因此呼吁对中国打开“心防”。这种保守的声音已经在涉华的知识界和智库产生了影响。我们看到,德国的警惕和防范,与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乃至发展战略的质疑相去不远。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寻求中国反对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逻辑上有些自相矛盾。因此,德国如何能够通过与中国的对话,放下零和思维,共同放眼更大的市场,可能更有意义。

  

   然而特朗普政府对于国际秩序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月8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的华盛顿斡旋均未能扭转特朗普的决心。而伊朗核协议是国际社会经过多年努力、最终以国际协议的形式落实下来的结果,是维护中东的稳定和防止核#武器扩散的有力工具。美国的单方面宣布退出,是否意味着维持国际社会良性运转的多边主义规则只不过是废纸一张,世界将重回“美国优先”的丛林规则时代?再结合伊朗在叙利亚内战中的作用、叙利亚难民对于德国社会的冲击等因素,作为伊核协议斡旋者和签约者的德国不得不行动起来,一方面要与伊朗保持沟通,另一方面要与法、英协调,并争取俄罗斯和中国的支持,以继续维持伊核协议的有效性。这也是默克尔总理此次访华国际议题的重中之重。因为伊核协议危机不仅仅涉及某个具体问题,更是涉及该问题背后的国际行为规范。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态度是明确的。同样,默克尔总理也可能会就叙利亚问题、朝鲜去核问题等国际热点问题与中方交流意见。

  

   默克尔总理访华的第二天将前往深圳。在中国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走访改革开放的前沿和旗帜——深圳,自然具有一番深意。近年来被美国和日本媒体称为“现象”的深圳,最为清晰地体现了中国经济是如何在改革开放中从低端重复走向追求卓越,从加工和模仿走向创新和创造,中国社会也随着改革开放绽放出空前的活力。我们希望默克尔总理可以在深圳感觉到中国在新时期的脉动,也请她把这份中国的开放意志和创新激情传达给德国。这样,默克尔总理才能不虚此行。

  

(作者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