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重回正轨”——这是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三个月前在柏林展示联盟协议时表达的对德国在全球格局中承担新角色的宏大抱负。默茨指责前任政府,即社民党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领导的政府失职:在援助乌克兰的问题上过于保守和犹豫,在欧洲政策上缺乏雄心,对合作伙伴则使用说教的口吻。
默茨已将外交政策定为首要任务。他的信息很明确:德国希望承担更多责任。在欧盟中,德国将扮演领导角色。在欧洲的北约国家中,德国将成为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同时,默茨在其二月胜选后随即表示,欧洲的防务政策应实现“对美国的独立”,因为他认为,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已不再是可靠的合作伙伴。
他能否兑现这一承诺?在他对华盛顿的首次访问中,大多数媒体已将他与特朗普的联合新闻发布会视为成功的案例,因为整个过程中二人未出现重大分歧。默茨发言甚少,显得紧张,而特朗普则滔滔不绝。德国总理承诺增加德国的国防开支,美国总统对此似乎颇为满意。“特朗普追求的不是伙伴关系,而是别的国家成为美国的附庸国。”哈勒-维腾贝格大学政治学家约翰内斯·瓦维克(Johannes Varwick)如此认为。
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的亨宁·霍夫(Henning Hoff)向德国之声指出,默茨实际上是“更倾向于回归传统的跨大西洋路线”,而非“独立自主”。考虑到欧洲在安全政策上对美国的高度依赖,德国公开背离华盛顿不仅是冒险的,而且是不明智的。瓦维克也认为:“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德国都谈不上独立自主。”
默茨对基民盟/基社盟议会党团主席延斯·施潘(Jens Spahn)的安全政策提议的反应相当克制。施潘曾主张在德国领导下建立一个欧洲核保护伞。默茨在德国电视一台(ARD)上表示,这只是一个“在极其遥远的未来才需要去考虑的任务”。由此可见,该提议在本届政府任期内不太可能实现。
在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上,卑躬屈膝的景象——多家媒体如此形容——继续上演,特朗普被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Mark Rutte)百般讨好。欧洲国家如特朗普所愿,承诺将各自GDP的5%用于国防开支。特朗普长久以来的要求是:不掏钱,就别指望获得美国的保护。此次峰会的首要目标便是确保美国继续发挥其作为欧洲安全支柱的作用。
关于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尽管德国对此持支持态度,但在海牙会议期间这一问题并未被正式提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特朗普政府已明确放弃推动该议题。
总体而言,特朗普对俄乌冲突及其和平解决方案的关注似乎正在减弱。近期,华盛顿方面暂停了向基辅紧急提供“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计划,据称是由于美国需要优先考虑其本土防御需求。
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欧洲,特别是德国,是否有意愿和能力填补美国留下的战略真空。瓦维克认为,若欧洲试图在政治与财政层面替代美国所承担的角色,其前景并不乐观。因此,柏林与布鲁塞尔最终很可能也会顺应美国的政策转向。
与此同时,德国总理默茨在是否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导弹的问题上仍持模糊立场。他表示:“这始终是一个备选项。”此前,德国前总理朔尔茨一直以担心德国被卷入冲突为由,拒绝对乌援助“金牛座”导弹。默茨则强调,有一点是肯定的,“德国不会成为参战方”。
新政府执政至今仅两个月,政策成效尚需时间检验。霍夫指出:“默茨声称‘德国在外交政策上已重回正轨’,但其所谓‘正轨’的确切含义、他希望在此基础上推进何种外交议程,以及他所设想的国家角色定位仍不明确。”他进一步分析称,默茨关于德国承担更大国际责任的构想,必须以德国大规模举债融资的国防与基础设施支出为基础。德国的这一转变得益于默茨本人在该问题上的立场调整以及社民党和绿党的支持,而上届政府并未获得类似的政治空间。
默茨在公众中的支持率尽管长期以来较低,但近期有所回升。根据德国电视一台“德国趋势”(ARD Deutschlandtrend)最新的民调结果,默茨的支持率上升了3个百分点,达到42%,虽仍不高,但已是默茨四年前重返政坛以来的最高水平。
(编译自《德国之声》网站2025年7月6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