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 难民政策争论撕裂联盟党,大联合政府前景再度黯淡

发布时间:2018-06-20浏览次数:193

难民政策争论撕裂联盟党,大联合政府前景再度黯淡

联邦总理默克尔刚刚结束七国集团首脑会议从加拿大飞回,马上面临内政方面的危机,而且冲突的对方不是德国选择党这样的在野党,也不是共同执政却离心离德的社民党,而是自己所在的基民盟长期的亲密伙伴、在巴伐利亚的姊妹党基社盟。

问题出在难民政策上。611日《图片报》网站报道,联邦内政部长、基社盟主席泽霍费尔突然宣布取消其原定12日发布其移民政策总体方案的日程安排。该消息获得证实后,一时舆论大哗。因为泽霍费尔为此规划已经努力数月之久,并寄希望于通过这个方案重新规划德国的移民难民政策。该方案一共包含63点,其核心内容是设立临时安置点,以收容正在走审核程序的难民。其中的多数内容都没有争议,只有一条,泽霍费尔和默克尔争执不下。

争议的焦点在于,泽霍费尔希望未来能将此前已经在欧盟其他成员国登记的难民拦在德国边界之外。基社盟认为这种做法符合欧盟现行法律。巴伐利亚州州长索德尔、基社盟州主席多布林特和基社盟名誉主席施托伊贝尔也都支持这一想法。默克尔则持不同看法,同时她还担心会引发欧洲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并认为该方案事实上也很难真正执行。默克尔从加拿大返回德国之后,向泽霍费尔非常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泽霍费尔则不肯退让,造成双方相持不下的局面。

在这个问题上孰是孰非,殊难定论。联邦议院专家早在2015年就已经指出,其中的法律问题“极端复杂”。根据现行的《都柏林公约》所规定的流程,难民首次抵达的成员国有义务和责任收容难民,并受理难民的申请。而当难民被法律承认其合法居住权后,他的家庭成员可以申请团聚,所在国政府有权调查他们的申请。经过调查不能获得合法居留权的难民,政府有权将其遣返。就大多数到达欧盟的难民来说,首次抵达国家就是位于欧盟南部边界的几个国家,尤其是希腊和意大利。

根据这一流程,德国完全可以把目前停留在德国的难民送回到他们抵达的首个欧盟成员国,只要他们在相应国家登记过。但今年五月底欧洲法院做出的一项判决,规定欧盟成员国只有在另一欧盟成员国政府表示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把难民输送到该国,也就是说,想要对方重新接纳难民,首先需要对方的批准。如此,欧洲法就与包括德国难民法在内的德国法律相冲突了,因为根据后者的规定,是可以把难民送回边界的。

基社盟州主席多布林特的看法是,在其他欧盟成员国登记的、进入欧盟指纹数据库Eurodac的难民不应再允许进入德国。理论上,难民在进入德国边界的时候,就应该能查到他是否已在该数据库登记,但这个程序在实践中进行得如何不得而知。事实上,审核流程本身耗时较长,如何安置正在审核流程中的难民,也是一个问题。据联邦内政部提供的数字,仅2017年就有6.4万人进入审核流程,要安置这些人,就需要设立过渡中心,这也就是泽霍费尔的方案的核心想法。

但是,方案的批评者认为,虽然把避难申请者遣送回首个抵达国的可能性的确存在,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拒他们于德国国门之外。社民党专家认为,都柏林原则的核心应当是先让难民进入,然后再将其转至安全的第三国。至于避难申请者是否真正可以转送到另一个国家,则必须由联邦移民难民局来审核。因为存在一些可能的例外情况,使得遣返难民无法实现,例如出于儿童福利和家庭情况等方面的考虑,像无人陪伴的未成年人就应当由其本人或是其家庭所在的国家负起照管的责任;又如,如果难民首个抵达国家的接待条件非常恶劣,则从人权方面考虑,不应把难民遣返回这些国家。比如希腊,既然已经难民人满为患,就不应再让其接受从其他欧盟成员国遣返的难民。此外还有一些情况,例如避难申请被拒绝、没有证件等,此类情况下德国是否有权把相关难民遣送出境,则尚无定论。德国人权研究所认为,没有证件的人,只有在其不提出避难申请的情况下,才可以拒绝其入境。

方案的批评者担心出现一种多米诺骨牌式效应:如果德国把难民送回去,则奥地利等其他国家也会纷纷效仿。从而使南欧的几个国家被迫独自面对所有的难民,最后终将不堪重负,而完全放弃对难民的登记管理工作,大开绿灯放难民过境,让难民潮席卷欧洲。默克尔的主要顾虑正在于此。她即使在2015年难民潮达到高峰的时候,也在努力保持边界开放,并一直在积极寻求整个欧洲的难民问题解决方案。

显而易见的是,联盟党内部关于难民问题的争论从未真正平息。早在2015年下半年,联盟党内部就已经开始就难民政策应当采取遵循何种路线发生过争执。但这次的性质不同于当时,更为严重:当时泽霍费尔以巴伐利亚州州长的身份向默克尔叫板,这是州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的矛盾;而这次泽霍费尔则是以联邦内政部长,也就是联邦政府成员的身份,与作为联邦政府首脑的默克尔对抗。

从深层看,这次的矛盾冲突不无象征意味:基社盟虽然在去年联邦议院大选后与基民盟暂时达成一致,但也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矛盾并未彻底消除,此次更是要强硬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作为联邦内政部长,泽霍费尔要展示自己的政党不是只会讲空话,而是也能付诸行动。同时,巴伐利亚州议会选举在即,基社盟也希望通过这种强硬姿态来捍卫自己在州议会中占绝对多数的地位。该党把德国选择党视为自己在巴伐利亚的最大竞争对手,因此要尽可能抢占其话题,挤压其活动空间。而默克尔同样也不甘示弱。

但默克尔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基社盟,而且也来自基民盟内部。12日联盟党议会党团的会议上,就难民问题并没有产生大的争执,而这对于默克尔并非好事,因为没有争议就代表着包括基民盟在内的大多数人支持基社盟主席泽霍费尔,而默克尔则陷入孤立,有人甚至把党内的这一表态视为给默克尔的“最后通牒”。

因此也有理由担心,这次的矛盾冲突已经超出了联盟党内部基民盟和基社盟之间关系的问题。新一届联邦政府刚刚成立三个月,立足未稳,这次冲突可能会危及整个执政联盟的未来。一些社民党人士已经开始发问,是否这届执政联盟破裂的一天会提早到来,而且,还不是出于社民党的原因。

默克尔的压力不仅来自国内,还来自欧盟内部其他成员国。本周泽霍费尔在与奥地利总理库尔茨的一次会面中,达成了要在难民问题上密切合作,并与意大利进行协商的协议。泽霍费尔保证将向奥地利提供支持,帮助其更好地保卫欧盟外部边界。泽霍费尔和库尔茨指出,目前已经形成一条经由阿尔巴尼亚进入北欧的新的难民路线,因此要尽早反应,例如对阿尔巴尼亚政府提供相关帮助。

库尔茨称,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的内政部长希望能在难民问题上加强协调,并且提出可以建立“自愿联盟”。在泽霍费尔与默克尔争执不下的同时,库尔茨又已经有了新的进展:据称奥地利正在与欧盟的少数国家着手制定在欧盟以外建立难民营的方案。奥地利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多次提到,阿尔巴尼亚是设立此类难民营的备选地点。

这种合作的提出有其背景:这三个国家的内政部长在难民政策上走的都是强硬路线。意大利最近由右翼民粹政党北方联盟党主席萨尔维尼接任内政部长;奥地利内政部长由右翼政党奥地利自由党的基克尔担任,总理库尔茨则来自保守的奥地利人民党。2016年,当时还担任奥地利外交部长的库尔茨就曾呼吁欧盟应加强外部边界的管控,并建议把难民截留在地中海上,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在某一个岛上建立难民中心,并从那里直接遣返难民。并且为阻止前往欧洲的非法移民,必须澄清,海难救助不能成为来到欧洲的门票。

下半年奥地利将接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奥地利政府希望将欧洲难民政策和欧盟外部边界保护问题作为其重点事务,其中显然也包括在欧洲之外设立难民营。库尔茨曾对奥地利媒体表示,“是的,我们的确在努力在欧洲之外设立庇护中心,可以让难民居住并提供保护。

德国社民党副主席施泰格纳对该计划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如果在难民政策上效仿布什的伊拉克战争的做法,是不可原谅的。”他指的是200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提出的“自愿联盟”。“此外,库尔茨先生显然错估了德国的政治形势:首先,基社盟并没有主导政府;此外还有一点也和奥地利不同,联盟党的执政伙伴也不是右翼民粹的奥地利自由党,而是德国社会民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