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总理签署的组织命令,各部委本应将部分职能移交给由卡斯滕·维尔德贝格(Karsten Wildberger)领导的新部门——联邦数字化与国家现代化部(BMDS,简称“数字部”)。但出人意料的是,如今却恰恰是他的副手、来自社民党的财政部长站出来公开反对这一安排。
新设立的数字部由维尔德贝格担任部长。他与其国务秘书最偏爱的对外发布平台是职场社交媒体领英(LinkedIn)。从上任第一天起,维尔德贝格及其核心团队便频繁在该平台发布短视频和图文信息,传递的关键信号是:他们不拖延,而是立刻付诸行动。
这位新部长、前Ceconomy(旗下包括MediaMarkt和Saturn)高管,频繁在领英上展示其走访各地的履新行程,最近还发布了首次访美的动态。而他的国务秘书团队则更具“网红风格”,手持迷你麦克风穿梭于部委走廊之间,高调宣称他们“从上任第一天起就已全面投入工作”。为强化传播效果,数字部在所有发布内容中统一打上“#我们在行动”(#WirMachen)的标签。
总理命令毫无效果
与新部长的高调相比,数字部的筹建进展恐怕更适合以下表述:“我们仍在谈判,只盼有朝一日真能做点实事。现实远比计划复杂,数字部的组建进展明显滞后,远低于外界预期。”根本原因在于,这一新部门的设立本身就如同拼图游戏:需要从多个现有部委中“拆分”和“拼接”出一整套新架构。
今年5月初,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签署了一份组织命令,勾勒出数字部的整体蓝图,并明确罗列应由哪些部委移交职能。这份命令一度被视为总理的“定调之言”,原计划最迟于8月1日前,通过行政协议予以落实。原本看似万事俱备,一个职能明确、运行有序的数字部即将步入正轨。然而事与愿违,截止日期早已错过,总理的“强势表态”也无疾而终。
数字部与交通部在相关“数字业务单元”的移交问题上较快达成共识,与由基社盟成员亚历山大·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领导的内政部开展的谈判则明显艰难得多。与财政部的协商更是困难重重,财政部长、副总理拉尔斯·克林拜尔(Lars Klingbeil)与数字部在职能划分上分歧严重。这位来自社民党的副总理似乎并未将总理的命令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行政指令,而更像是“可商可改”的愿望清单。
部委之间的激烈谈判
围绕这一组织命令的执行问题,财政部与数字部之间爆发激烈争执。尽管双方在多个层级尝试达成妥协,但冲突迄今仍未化解。据知情人士透露,相关谈判“分歧严重”。核心争议集中在联邦信息技术中心(ITZ Bund)上,这一联邦核心IT服务机构目前为财政部下属单位,由其全权监管。
联邦信息技术中心承担着为联邦行政机构运营数据中心、建设联邦云平台(Bundescloud)以及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任务。尽管这一服务机构在公众中知名度不高,但其规模和重要性不容小觑:目前员工约4600名,年度预算高达16亿欧元,是德国“数字政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总理默茨此前签署的组织命令已明确指出:联邦信息技术中心的监管职能原则上应整体划归数字部,仅与财政核心事务(如税务信息化)直接相关的部分可继续留在财政部。
然而,据多位谈判参与者透露,围绕联邦信息技术中心未来归属的谈判场景堪比美欧之间的关税谈判。财政部长克林拜尔宛如“特朗普”,而数字部长维尔德贝格则俨然“冯德莱恩”。双方的角色分工早已注定:财政部居于主导地位,数字部则始终以“请求方”的姿态被动应对。
从一开始,财政部便采取拖延策略,意图推迟整体进程。克林拜尔团队坚决反对将这一关键IT服务机构立即置于新设数字部的监管之下。他们明确指出:数字部自身尚处于建设初期,内部结构与运作机制尚未成熟,尚无能力承担起如此重大的监管职能。因此,从财政部的角度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转移,不仅是现实考量,也“符合”数字部的自身利益。
随后,财政部官员又提出了一个“更妙”的方案,试图在维持自身影响力的同时,继续掌控大量人事任命权。在与维尔德贝格团队及联邦信息技术中心代表的会谈中,他们毫不掩饰这一设想:将信息技术中心中负责财政事务的部门剥离出来,单独设立为一个新机构,并继续归财政部监管。这一做法的实质无疑是“掏空”联邦信息技术中心。
(编译自《明镜周刊》网站2025年8月1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