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正在寻求与经济界联手,以应对长期经济增长疲软问题,并大幅推动投资。他7月21日在总理府与德国企业高管会晤后表示:“德国回来了。现在正是对德投资的良机。”这些大型企业承诺将进行数十亿欧元的投资,同时也明确向政府提出了期望,希望政府能够解决“改革积压”问题,并给予企业更多自由。
“未来的投资地”
默茨表示,私人资本可以极大地促进公共投资。“我们希望充分利用这一潜力,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德国正面临连续第三年的经济零增长,由于经济政策方向的不确定性,企业近期一直在抑制投资。默茨强调:“我们并非停留在过去,而是面向现在,尤其是面向未来。”
德国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已批准一项5000亿欧元的债务融资专项基金,用于政府在基础设施和气候保护方面的额外投资。这不仅包括翻新部分破旧的交通路线,还包括投资能源网络、数字化和相关研究。默茨表示,这些必要的投资中只有一部分可以由国家承担,很大一部分必须由私人出资。为了鼓励企业再次增加投资,政界人士已批准减税措施。
“为德国制造”(Made for Germany)倡议由西门子、德意志银行等企业发起,目前已覆盖61家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和投资公司。这些企业计划到2028年在德国投资至少6310亿欧元。这笔资金既包括计划投资,也包括新增资本投资,例如新建设施和研发支出。默茨称这是近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投资计划之一”。
据称,除了西门子和德意志银行外,该倡议的发起人还包括媒体集团施普林格公司首席执行官马蒂亚斯·多普夫纳(Mathias Döpfner),以及富捷思国际(FGS Global)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盖泽尔(Alexander Geiser)。
企业高管呼吁改善投资环境
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索温(Christian Sewing)在总理府会晤后表示:“我们全都毫无保留地维护德国作为商业驻地的地位。”他还表示,目前的德国政府是一个“行动迅速”的政府,其首要任务是经济增长和竞争力。西门子首席执行官罗兰·布施(Roland Busch)谈到了“政商合作的新形式”。为了释放投资,政客们应该简政放权,给予企业更多自由。
截至目前,已有61家企业加入了该倡议,其中包括安联集团、空客集团、宝马、德意志交易所、梅赛德斯-奔驰、莱茵金属、SAP、大众,以及美国企业英伟达、贝莱德集团和黑石集团。
高科技战略
默茨表示,这种合作将继续推进。该倡议的目标是在数字化、可持续发展、创新、基础设施和技术人才短缺等关键未来议题上建立一个“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对话”。
德国联邦政府的《高科技议程》草案中写道,“德国制造”的新技术应再次成为德国的标志。其中一个目标包括吸引欧洲的“人工智能超级工厂”落户德国,这些工厂是用于人工智能的高性能数据中心。其他提到的关键技术包括量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气候中和能源生产和交通技术。
在放宽“债务刹车”机制的前提下,政府还计划大幅增加对联邦国防军的投资。军火公司莱茵金属集团董事长阿明·帕佩格(Armin Papperger)称,防务工业将成为德国真正的“就业引擎”。
行业前景仍低迷
德国金属与电子工业雇主联合会表示,行业前景并未好转。鉴于就业率持续降低,联合会总干事奥利弗·赞德(Oliver Zander)指出,德国的投资环境亟需改善。联邦政府没有喘息的时间。“暑期过后,政府必须迅速推出更多更深入的改革——尤其是在简政放权和社会保障领域。”
自民党主席克里斯蒂安·迪尔(Christian Dürr)批评说,若想实现所需的经济转型,仅靠与几家大企业领导人短暂会面进行的公关活动是不够的:“总理应将注意力放在整个经济领域,而不是只与几位大企业高管见面。”
(综合编译自《南德意志报》7月21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