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超过了竞争对手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布鲁日港,然而,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量却出现了明显下滑。
整体吞吐量增长强劲
根据汉堡港营销公司(Hafen Hamburg Marketing)的消息,2025年上半年,汉堡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包括满载和空箱)同比增长9.3%,达到420万标准箱(TEU)。这主要得益于汉堡与亚洲之间的贸易增长。其中,马来西亚和印度是重要的增长市场;中国仍是汉堡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吞吐量增长10.5%,达到120万标准箱,占比28.6%。相比之下,鹿特丹港吞吐量增长 2.7%,达到 700万标准箱;安特卫普-布鲁日港增长 3.7%,达到 690万标准箱。汉堡港营销公司董事会成员阿克塞尔·马特恩(Axel Mattern)表示:“与竞争港口相比,汉堡港展现出了非常积极的发展态势,并成功赢得了市场份额。”
与美国贸易大幅下滑
尽管整体表现亮眼,汉堡港与美国的贸易却大幅萎缩。对美集装箱吞吐量下降19.3%,至27.5万标准箱。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特朗普政府提高了几乎所有贸易伙伴的进口关税;最近,美国还对来自欧盟的大多数商品征收15%的关税。
其他业务变化
散货和传统件杂货的吞吐量略有下降;大型集装箱船(超过1万个标准箱容量)的挂靠次数增加了51.6%;转运业务吞吐量增长了23.8%,说明汉堡港的枢纽功能正在进一步增强。
汉堡港及其竞争格局
汉堡港作为德国最大的海港,拥有四个集装箱码头:其中一个由Eurogate运营,另外三个由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HHLA)运营。近期,全球最大航运公司MSC入股HHLA,并承诺通过这一有争议的交易,为汉堡港带来更多货物。在欧洲大陆北海的主要港口——“北方航运带”(Nordrange)中,汉堡港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荷兰的鹿特丹港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在德国,除了汉堡港之外,威尔海姆港(Wilhelmshaven)、不来梅港(Bremerhaven)和库克斯港(Cuxhaven)在北海港口网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编译自明镜周刊8月18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