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德国索林根发生震惊全国的恐怖袭击事件,一名男子持刀杀害3人、重伤8人。2025年5月,一名27岁的叙利亚男子在法庭上承认了实施这起袭击。此后,德国接连发生多起暴力事件:在马格德堡,一名沙特籍精神科医生于圣诞节前驾车冲入圣诞市场;在慕尼黑,一名阿富汗籍寻求庇护者于今年2月驾车冲入工会游行队伍;在下弗兰肯,一名疑似阿富汗人持刀杀害一名摩洛哥幼童和一名德国人,并重伤3人。这些事件集中发生在德国联邦议会选举前夕,使刀具管控、城市安保以及移民问题成为政治辩论的核心话题。随着索林根袭击案一周年的到来,人们不禁质疑德国如今是否更安全,以及这些袭击频繁发生的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
伦敦国王学院安全研究教授彼得·诺伊曼(Peter Neumann)在接受《每日镜报》采访时表示,不能将所有袭击一概而论:索林根袭击属于恐怖主义,马格德堡袭击者存在心理问题并自称德国选择党支持者,而阿沙芬堡事件则无任何政治动机。他指出,恐怖主义仍然是德国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自2023年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来,极端分子在互联网上加紧动员,社会紧张情绪不断积聚,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新的袭击事件。近年来,未遂袭击数量有所上升,但许多事件被安全部门提前阻止。部分袭击者年龄很小,甚至只有十几岁,但仍具有潜在危险。今年8月中旬,一名13岁少女因宣扬极端主义被送入精神病院,仍持刀重伤一名工作人员,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威胁的持续存在。
诺伊曼还指出,在德国阻止的恐怖袭击中,约有80%依赖于美国提供的情报支持。如果没有美国的情报,德国情报部门几乎会陷入“盲区”——因为德国不进行监听,严格保障公民权利,其情报来源仅能依靠外部信息。目前,美德双方仍保持日常情报交流,但随着特朗普上台,这一合作面临不确定性。他担心特朗普可能不会完全切断情报合作,但可能会要求德国为此支付费用。诺伊曼呼吁德国建立自主的情报能力,包括培养技术型专家、升级设备、扩大安全机构权限,以便重塑其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
据德新社的报道,索林根袭击案被告Issa al H.在庭审中通过律师宣读声明,承认自己犯下严重罪行。精神科专家作证称,被告表示自己受到加沙冲突画面的强烈刺激,并曾被一名不明身份的网络人士鼓动发动袭击。他在陈述中将自己视为“受害者”,这表明网络极端主义宣传正在持续推动潜在袭击者走向行动。
(编译自明镜周刊8月23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