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征100%药品关税引起德国业内严重担忧
美国宣布自10月1日起对进口的所有品牌或专利药品加征100%关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他的平台Truth Social上写道:药品制造商可以考虑在美国建立生产设施,以规避关税。新的关税政策虽然豁免了在美设厂的企业,“放过”了仿制药,但仍引发了国际制药供应链剧烈震荡,德国制药业纷纷表示严重担忧。
对于拥有约13万名员工的德国制药业来说,美国是其最重要的出口市场。根据联邦统计局的数据,德国向美国出口药品总额高达270亿欧元,几乎占了德国制药出口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德国制药业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远高于机械工程和化学工业等行业。此外,德国也从美国进口了约120亿欧元的医药产品和原材料,占了行业进口总额的17%。
德国化学工业协会 (VCI)、德国研究制药公司协会(VFA)和德国药剂师协会联合会(ABDA)纷纷表示严重担忧。制药行业关键原料供应本就多年不稳,这点在新冠疫情时已有显现。美国的100%关税涨幅威胁势必会引起进出口成本翻倍,扰乱供应链,药品生产可能因缺乏经济效益而缩减,进而引发更严重的药品供应危机。
瑞士的罗氏(Roche)、诺华(Novartis)、法国的赛诺菲(Sanofi)以及英国的葛兰素史克(GSK)均宣布将在美国投入数十亿美元建厂,以规避关税壁垒。这些制药巨头尚能通过在美国扩张规避关税,而小型制药企业生产的小众原研药和专利药呢?小企业可能因无法承受将生产线迁移至美国的成本而选择退出美国市场或出售产品线。由于这些品牌药受到专利保护,市场上通常没有替代药品,部分患者将无力承担高昂的药费。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表示,欧盟与美国在8月签署的协议中明确规定欧盟出口关税上限为15%,受此协议的保护,美国近期宣布的100% 药品关税不适用于从欧盟进口的药品类别,其税率理应维持15%的上限。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补充说,他们继续共同努力以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
(编译自《每日新闻》网站9月26日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