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福利改革:从公民津贴到基础保障
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正在计划对公民津贴进行改革,但是否真能省下数十亿欧元仍然值得怀疑。更名为“基础保障”只是该计划的第一步。默茨曾在电视访谈节目中提议将这项改革的标题定为“向不劳而获的人开刀”。柏林的联盟政府意在表明其立场:德式福利必须从“公民津贴”改为“基本保障”。
德国是个强大的社会福利国家,但德国政府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大约一半的公民津贴申领者并不是本国公民——至少不是持有德国护照的人。根据联邦就业局的数据,2025年6月德国领取公民津贴的人数超过550万,其中外国人约有257万,占比高达47.6%。这257万外国公民津贴申领者包括约187万能够工作的外国人和约70 万人无法工作的外国人。他们中有许多是来自乌克兰的难民,无需等待时间即可进入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2024年,德国用于公民津贴、住宿费用和取暖的支出总计达到517亿欧元,其中大约一半可能流向非德国公民。此外,德国医疗系统也向所有人开放,相关医疗费用和治疗费用方面的支出也需纳入考量。
此举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实际问题仍然存在:大量移民难民并非由合格劳动力构成,他们无法在接收国迅速找到工作并缴纳社会保险,相反还加重了社会福利体系的负担。联邦政府的任务是尽快让他们就业,或者干脆把他们屏蔽在德国社会福利体系之外。
(编译自《焦点在线》网站10月8日的报道)
默茨如何省下70亿的社会福利支出
公民津贴(即将更名为“基础保障金”)申领人通常指的是失业人群,但其中有超过80万在职人员但也可以领取公民津贴。因为他们劳动收入不足,只有靠政府给的公民津贴来补充自己的收入,才能达到法律规定的最低生活水平。仅此一项,德国政府每年就花费了大约70亿欧元。
公民津贴构成和数额
作为一个福利国家,德国公民每个人都有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托底,其额度并无统一标准,而是取决于他们的居住地和生活状况。所有成年人都适用563欧元的公民津贴标准;儿童则根据其年龄可获得357~471欧元。此外,他们还能获得合理的住宿和取暖补助。“合理”一词并没有明确定义。对于独居者,其通常会获批租用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租金为当地平均水平的公寓。
例如,如果某公民独居在莱比锡,那里的租金非常接近德国平均水平,50平方米居住空间的暖租费用为629欧元,那么他的最低生活费率为563欧元的公民津贴外加629欧元租金,总计1192欧元。
该公民的税前工资则通过一种非常复杂的方式折算得到最高免税额。比如说,其每月总收入为1200欧元,净收入为938欧元,由此计算出384欧元最高免税额。再从938欧元净收入中扣除免税额,最后得出其应计收入为554欧元。这个数值远低于每月1192欧元的生活水平线,因此,该公民可以申领公民津贴,每月将从国家获得638欧元。
而一份全职工作按最低工资算已经超过2200欧元了。所以,在这80万名在职的公民津贴领取人只有十分之一是从事全职工作,其他都是兼职。其中单亲父母尤为窘迫。尽管有工作,单亲父母通常更容易陷入贫困。
公民津贴领用人的数量出现下降趋势
国家补贴收入这一现象并不新鲜,也不是公民津贴所独有,早在旧的Hartz IV体系中便已存在。近年来,领用补贴的在职公民数量一直在稳步下降,从2010年的140万人,减少到2023年不超过80万人。然而,去年这个数字再次上升,达到81.3万人。科隆经济研究所分析了此次增长,并提出了这实际上可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在职公民津贴领取人数的增加主要来自外国人。2024年,用公民津贴补充工资的非德籍人比上一年增加了近3.5万人,而德籍人数则减少了约1.2万人。从全职和兼职工作的分类数据中也可以看到同样的趋势。只有学徒人群中的津贴申领者人数无论国籍如何都出现了同等程度的增长。对此可能的解释是,2024年在将移民融入劳动力市场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如果该解释得到证实,那么这种增长就不应归功于社会政策,而是劳动力市场政策上的成功。
(编译自《焦点在线》网站10月8日的报道)
德国联合政府就“公民津贴”改革达成一致,决定将其更名为“基础保障金”。此次改革强化了公民津贴申领人的合作义务,并增加了惩戒机制。
目前有哪些合作义务?
此轮改革重点是加强约束,更加强调福利领取者所要履行的义务。所有受助者必须有参与融入工作的意愿,并应要求提出工作申请,有义务接受其能够胜任且合理的工作。
申请人必须在申请后接受就业中心首次面对面约谈,以评估个人状况并制定就业“合作计划”。违反就业中心规则的人将面临更严厉的制裁。申领人如果错过就业中心的第一次约谈,应该立刻约第二次;如果再次错过第二次约谈,其每月津贴就会减少30%;如果第三次约谈仍未出席,则所有现金补助停发;若次月仍未报到,住房补贴也将被取消。政府正在将制裁收紧至宪法允许的极限。社民党强调,制裁不适用于健康原因导致的缺席,此举意在促进就业而非实施惩罚。
为什么黑红联盟会为公民津贴而烦恼?
两年前,即Hartz 4实施18年后,德国部分放宽了长期失业者和贫困者的公民津贴申请条件。公民津贴改革被视作交通灯联盟最重要的社会改革。但这一改革仍然受到来自联盟党内部的持续批评。主要批评点包括:该制度并不总是公平,加班往往得不偿失,且对于违规行为的惩罚过于宽松。执政联盟还期望通过改革节省成本。据估算,每10万人从公民津贴中脱离并重返劳动力市场,就可以节省约1.3亿~15亿欧元。
宪法法院对福利金额有何看法?
2019 年,联邦宪法法院在一项原则性判决中援引了《基本法》:享有体面最低生活水平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有义务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有责任为人们创造独立生活的条件。国家可以将社会福利与人们无法自己保障生计的情况挂钩,并要求人们积极参与。虽然允许实施制裁,但根据联邦宪法法院的裁决,国家必须遵守严格的比例原则。据此,法官认为,在当事人重新参与之前,将福利减少30%的做法是无可非议的。
国家可以完全取消基本保障吗?
联邦宪法法院对此设定了严格的限制。判决书称,“根据目前的认知,完全取消基本保障不符合宪法规定”。“没有可靠的研究结果表明,完全取消保障基本生活的福利能够帮助人们减少对援助的依赖,并最终成功就业。”
(编译自《每日新闻》网站10月9日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