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界发出警报,半导体供应链出现严重中断。德国政界认为亟需采取行动,因为这一问题暴露了欧洲市场的脆弱性。
供应链再次出现瓶颈,工业界也再次拉响警报。此次受影响最严重的是汽车行业——一种名为“分立半导体”的元件出现短缺。这类元件结构简单,本应属于大批量生产的常规产品。但其制造商,荷兰芯片企业安世半导体(Nexperia),却深陷中美关税与贸易争端之中。
当前局势正不断升级。大众汽车及其他汽车厂商、机械制造商、发电机生产商——他们全都依赖这类半导体。荷兰安世半导体是中国闻泰科技(Wingtech)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同时也是该领域的全球龙头企业。
该公司供应的此类芯片,占据全球汽车行业使用量的49%。在机械制造领域,这一比例甚至高达95%,医疗技术领域则为86%。
目前供应链出现问题,源于中国暂停了安世半导体产品的出口。这一举措是对荷兰政府接管安世半导体控制权的回应。有法律文件显示,荷兰政府的这一行动是在美国政府的施压下进行的。早在2024年,美国政府就以所谓“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将闻泰科技列入了政府黑名单。
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在关税和制裁问题上陷入争端,德国正处于尴尬境地。德国社会民主党政治家、经济与能源事务发言人塞巴斯蒂安·罗洛夫(Sebastian Roloff)在接受德国电视一台采访时称:“这再次凸显,即便在供应链层面,我们欧洲也十分脆弱。联邦政府与行业保持密切联系,并探索如何在现有框架下寻找解决方案,这一做法是正确的。”
这位联邦议员表示,要找到既能短期见效、又能长期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的解决方案,中国仍是绕不开的一环。
但短期内能采取哪些措施?德国经济部已于昨晚举行了副部长级别的行业危机会议。应德国电视一台的询问,相关方面表示,会议首先聚焦于分析当前局势及所产生的影响。
德国副总理拉尔斯·克林贝尔(Lars Klingbeil)将问题交由经济部长赖歇处理:“如今也能看到,经济部长正专注于这一议题。她也得到了我的全力支持。”副总理表示,当下采取行动至关重要,但具体该如何行动?
半导体市场错综复杂,生产链也难以全面掌控。以安世半导体为例,其简单半导体元件虽在欧洲生产,但仍需运往中国进行封装和深加工。科隆经济研究所专家萨米娜·苏丹(Samina Sultan)在接受德国西部广播公司(WDR)采访时指出了其中的复杂性:“即便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至欧盟境内,关键生产步骤仍需在中国完成。”
德国财政部长克林贝尔的顾问、顶级经济学家延斯·祖德库姆(Jens Südekum)建议,欧洲应发展高价值技术产业,以便在如今这样的贸易争端中,能够与中美双方形成制衡。
德国联盟党议会党团经济政策发言人安德烈亚斯·伦茨(Andreas Lenz)向德国电视一台表示,自由贸易本应是最理想的状态,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如今这个各方势力相互施压的世界里,我们也必须将打造本土产业实力置于优先地位,以此作为制衡的筹码”。不过他也指出,这只是潜在解决方案组合中的一部分。
为何在经历新冠危机后,工业界及汽车制造商仍未充分实现供应链多元化?伦茨给出的答案是:“距离上一次危机越久远,企业就越容易重新将利润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在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企业自然会专注于优化收益。”
德国数字事务部长卡斯滕·维尔德贝格(Karsten Wildberger)在接受德国西南广播公司(SWR)采访时,对安世半导体事件表达了深切担忧,并表示,德国本应早已从新冠危机中吸取教训,“但此次事件也让我们认识到,除了分工合作问题外,我们的价值创造深度也存在不足,这导致我们在价值创造领域缺乏足够的自主性”。维尔德贝格表示,近期的芯片危机正深刻地展现出这一问题所带来的后果。但他也指出,德国过去20年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滞后,无法在一届政府任期内完成弥补。
(编译自德国电视一台网站10月23日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