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1 德中经贸关系:给予与索取之间的艰难平衡

发布时间:2016-11-10浏览次数:185

德中经贸关系:给予与索取之间的艰难平衡

德国电视一台新闻频道网站1031日讯  联邦经济部长加布里尔今天开始为期6天的中国之行,他将访问60家企业。加布里尔此行的目标很明确,联邦经济部国务秘书马蒂亚斯·马赫尼希(Matthias Machnig)说:“我们要在中国市场拥有像中国企业在德国市场一样的市场准入权利。”多年来,在中国的德国企业有不少怨言:互联网受限,很难进入国家资助项目,被迫建立所谓合资企业——在投资时必须找一个中国合作伙伴。

规则时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常常不利于外国企业。就职于华南及西南地区德国工商大会的萨比娜·杨-施密特(Sabine Yang-Schmidt)说:“(德国)公司很难与中国企业有同等地位,也很难获得新的投资项目。”这至少是德国海外商会从德国企业那里得到的反馈。

加布里尔的中国之行并不轻松。对联邦经济部来说,加布里尔的访华内容涉及确保法律的确定性、建设法治国家和打击腐败,还将谈及中国在世界市场低价倾销钢材和光伏组件。

加布里尔的第一站是北京,同行的除了德国中小企业还有拜耳、西门子和大众等大型集团。加布里尔在北京会见中国总理李克强和商务部主管部长。

访问经济繁荣的成都之后,加布里尔到香港参加高级别亚太会议,此次登记与会的人数超过1000人,规模空前。亚太地区在德国的贸易总额中占16%,去年的贸易额为3420亿欧元,并呈上升趋势,而这其中的一半是对华贸易。

随同加布里尔访华的德国工商大会主席埃里克·施维策(Eric Schweitzer)说:“对德国来说,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一个巨大机遇。”他认为,一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廉价劳动力生产的产品,如今“中国希望转而依托以技术为本的工业,依托消费型社会”,“从根本上说,中国想要德国的经济模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这个人口近14亿的大国需要先进技术。因此,联邦经济部心存忧虑,担心中国投资者会越来越多地收购德国高科技企业。在收购中,中国目的明确地选择有价值、有前途的企业。例如芯片生产企业爱思强、机器人生产企业库卡以及灯具行业的欧司朗。爱思强和欧司朗的交易目前受阻于联邦经济部。

一个国家可以自己开发技术,也可以通过在海外投资将技术回输国内,国务秘书马赫尼希说,“还可以通过战略性收购。显然这是中国目前采取的方法。”因此,联邦经济部因此认为上述收购计划与中国国家推动的产业政策有关联。并不只有中国有这样的行为。联邦政府因此计划收紧对外经济法,并在有疑问的情况下叫停德国企业的出售。

然而,要如何隔离才能避免德国的技术外流?这成为加布里尔访华的一个争议热点。施维策认为,隔离是错误的方法,德国的对外经济法也没有收紧的必要。他认为,德国这样的出口国需要国外的开放市场,现在的做法是自己给自己设障。毕竟德国有十分之一的工作岗位依赖于出口。德国经济之所以在国际上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不自我隔离,施维策说:“每项创新三年之后都会变得陈旧。德国的经济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因此我并不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