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学术聘任合同法案:回到原点
周日晚上,教育专家延斯·勃兰登堡(Jens Brandenburg)对不久前才公布的《短期学术聘任合同法》(Wissenschaftszeitvertragsgesetz)改革提出了质疑。他在推特上写道:“通过参与此次改革草案的制定,我们发现改革与期望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我们在法案草案定稿前再次辩论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他的同事萨宾·多林(Sabine Döring)要求将改革草案“退回到议会大厅”。两位教育专家都反对《短期学术聘任合同法》的改革,而他们的上司,教育部长贝蒂娜·施塔克-瓦青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在50个小时前才提出这一改革。
许多女性学者也强烈批评了这项改革,认为它与现实脱节。截至周二上午,约有1500名女教授,包括德国伦理委员会主席阿莱娜·布伊克斯(Alena Buyx)和社会学家亚明·那塞希(Armin Nassehi)等知名教授,签署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对《短期学术聘任合同法》进行根本性的修改或完全废除。
提升对博士后职业生涯的可预测性
教育部曾想通过这次改革来落实联合协议中交通灯政府的承诺:大幅提高博士后职业生涯的可预测性和持续性。尽管这一目标是合理的,但教育部选择的道路饱受争议。博士后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六年的时间,现在他们最多只能被临时聘用三年的时间。
然而,哈勒-维腾贝格大学医用物理学博士后研究员托马斯·基希纳(Thomas Kirchner)却表示:“按照这次改革,我只能与高校签订长期雇佣合同而非临时雇佣合同,这意味着如果高校无法提供长期职位,我将无法在高校找到工作。”
基希纳在三年半前拿到了博士学位。根据此次改革方案,他在博士毕业后的三年固定就业期已经结束。因此,他不能再应聘临时职位。基希纳说,从临时职位的角度来说,他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而从终身教职的角度来说,他在学术上又太年轻、太没有经验了。
为了仍然能从事科研工作,他只能选择由第三方资助的职位,为此,他必须每两到三年筹得一次资金。在他所从事的医用物理学领域,仍有相对较多的赞助金。基希纳说:“这也许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为我提供资助,但未来我可能随时会失去工作。我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太大了。”他想生孩子,但不知道他的工作是否能为此提供保障。他只能一次次地签订短期合同,有时还在不同的城市,为此他已经搬了十多次家了。
人才的流失
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条件使得在高校工作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而这不利于德国科学研究的发展。许多受过顶尖教育的学者离开了学术界,而选择在商界工作。他们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的知识也因此流出了高校,也流出了科学界。这就是教育和科学联盟等机构多年来一直批评的人才流失现象。
对长期职位的提供并不由教育部负责,而是各州自负,因为各州需要对教授和其他工作人员负责。而教育部只管怎么用人,不管有哪些职位以及有多少职位。
要求后续承诺
批评者现在要求将定期合同与明确的目标联系起来,斯图加特大学的初级教授阿姆雷·巴尔(Amrei Bahr)对德国《时代在线》说:“博士后的定期合同只有在有后续承诺的条件下才会被认定有效。如果在明确限定的定期雇佣关系期间实现了预先商定的目标,那么该职位就会变成永久性的。”
此外,她还指出,除了教授职位之外,还需要设置其他类型的长期职位,主张停止对教授职位的执着。这实质上是对德国大学的等级制度和人事结构进行深刻的改革。总的来说,联邦政府目前通过资助计划只在有限时间内分配的资金将不得不投入到科学系统的重组中。
谈判重启
一些学者认为,周日晚上教育专家们的让步,证明他们的抗议起了作用。然而,当被问及教育专家萨宾·多林要求的“退回议会大厅”要怎么做时,教育部仍无法对此做出说明。去年夏天,教育部就已详细评估了现行法律,并与利益集团进行了交谈,现在又要重新开始谈判。对此,教育部下发通知:“我们将在短时间内再次邀请利益相关者,在法案草案定稿前继续进行辩论。”
(编译自《时代周报》3月21日的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