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冠危机两年盘点
(www.statista.com) 2021年底,在线数据统计门户Statista对新冠疫情两年以来(至2021年10月)德国的抗疫表现及其对各方面带来的影响做了一个回顾盘点,以下摘录编译其中部分内容。
两年来新冠疫情的流行过程呈现波形,随着全球疫情形势,防疫保护和卫生政策的变化,疫情各项数据,包括的峰谷交替出现。德国检测到第一病例是在2020年1月27日,自此以后,德国的疫情在2020年3月至4月遭遇第一波,5月到10月间感染人数显著下降。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期间第二波袭来,感染数字急剧上升。第三波高峰出现在2021年3月至5月。至2021年8月至9月间,感染人数再次上升,显示出第四波已经开始。
医疗卫生视角
- 对卫生系统的影响:卫生防疫措施被证明是有效的,但聚集性疫情仍不断发生,病毒也不断在变异中。到2021年10月,已知有四种变体(编者注:10月的统计中尚不含奥密克戎)对人类更危险、更具传染性高于原始病毒。疫情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沉重负担,重症监护室频频告急,医护人员疲于奔命。虽然德国重症监护室一直维持了有余量的状况,但从统计图表上看,疫情高峰时,这种余量是通过挤占其他病人的医疗资源来维持的。事实上很多常规治疗不得不推迟,由疫情带来的次生问题不可忽视。
- 对医疗卫生数字化的促进:疫情催生了远程医疗的发展,为避免面对面的接触,保护病人和医护人员,视频问诊等形式在德国得到了突破。2019年到2020年间,电话问诊量增长了115%,视频问诊量增长了209%。仅在2020年3-6月间,视频问诊量就超过100万。但因为数据保护和数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限制,德国的数字医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对医护人员的影响:疫情令医护人员身心疲惫。据一个非代表性调查结果,2020年年中时有超过三分之一(34.7%)的医护人员自认为处于中度或重度抑郁状态,比普通人(18.5%)高出一倍,而普通人的抑郁情况已经是疫情前(5.9%)的三倍多。
- 疫苗接种情况:德国新冠疫苗接种始于1年前的2020年12月27日。此间已有四种疫苗获得批准,至统计发布之日60岁及以上接种完第二针的比例为84.4%,18-59岁接种完第二针的比例为70.5%,12-17岁接种完第二针的比例为35.2%,12岁以下儿童接种疫苗刚刚开放尚无统计数据。目前第三针接种也已经开始。
政治政策视角
为了抗击疫情,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每个人的生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些措施包括强制戴口罩,暂时关闭学校和日托中心等公共场所,促进接种疫苗等,这些措施在民众中的支持度也经历了巨大的波动。以下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德国疫情及措施所绘的一览图。
- 民众支持度和横向思维运动:总的说来,德国民众对疫苗、口罩和社交隔离等措施的支持率相当高,均在八九成左右。根据《明镜》杂志在2020年秋季公布的一项调查,大多数受访者(约76%)柏林的反对抗疫措施的示威活动并不理解和认同,同时这种理念上的差异也体现了党派的偏好,其中联盟党、社民党和绿党选民(各超过80%)对此类抗议活动持反对意见,而其他政党中至少有20%的人(倾向于)理解,德国选择党的支持者甚至有高达80%的人对示威活动表示(相当)理解。作为抗议主力的横向思维“Querdenker”运动也是一个非常异质的群体,其成员包括反疫苗活动家和神秘主义者,以及一些国家怀疑论者等与右翼极端主义和帝国主义在意识形态上有重叠的人。尽管参与此类抗议示威运动的参与者和同情者在德国所占绝对比例很低,但也不能不看到,这些抗议活动还是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经济视角
疫情对德国的经济打击很大。疫情导致的封锁措施和供应链问题,使企业和自由职业者都承受巨大的压力。所带来的危机堪比2009年的金融危机。2020年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季度下降了10%。联邦统计局数据表明,这是自1970年以来季度GDP最大幅度的下降。但随着疫情的好转,GDP在第三季度大幅恢复,因此德国2020年的GDP与前一年相比只下降了4.9%。
疫情对不同经济部门和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例如旅游餐饮和汽车制造业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而位于美因茨的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则因为新冠疫苗的开发而成为疫情中的最大赢家。该公司产生的营业额从2019年的1.09亿欧元跃升至2021年第二季度的约53亿欧元。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直接投射到了劳动力市场中。2021年德国失业率从两年前的5%上升到6.1%。相应地,德国的失业人数也大幅增加。为了防止造成大规模失业,德国暂时延续了关于短期工作的规定,这一措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尤其餐饮业中此类短期工作的比例可达60%。短期工作已被证明是经济危机时期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除了可防止大规模失业和公司大规模破产,它还可使公司得以保留其员工的专有技术,以确保快速恢复生产。
Ifo商业环境指数是德国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早期指标。其实德国的Ifo指数早在疫情前就已经开始出下跌,从2018年的103.2跌至2019年的97.1,而到2020年跌至89.3,仅略高于2009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85.2),但2021年开始呈现好转的趋向,1月至8月的均值已经达到97.3,回到了疫情之前2019年的水平。
个人生活视角
疫情所带来的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减低增值税的措施在2020年秋季短暂地推动了消费,但由于疫情反复所带来的不确定感,以及较高的通胀水平,使得人们在2021年夏季又开始压缩开支,德国人变得更节俭。对疫情经济后果的担忧导致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同时购物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例如超市引入了网上订购到店取走的服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网购和送货服务。同时,疫情还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推动了有机产品和本地产品的销售。
疫情也推动了个人在娱乐和工作领域的数字化,德国人现在也在日常生活中花更多时间接触数字媒体。不仅看电视的时间增加了,而且媒体库和流媒体供应商,如Netflix、Amazon Prime或Disney+也在创纪录地增长。尤其在年轻人面对屏幕时间大大增加,不仅影响到了工作生活,也对他们的社交生活带来了影响。
新冠疫情同时也正在成为对德国社会的一次撕裂性考验。不断加剧的社会不平等和日益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导致人们不断产生不确定性,自私和反社会的行为有所增加。但也恰恰是在困难时期,稳定的关系和友谊也显得尤为珍贵,2021年的一个调查表明,健康、快乐和家庭是德国人最重要的三个幸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