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 美欧就关税问题达成和解

发布时间:2018-08-12浏览次数:230

 

7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 Claude Juncker)在白宫就美欧贸易进行会晤。特朗普表示,美欧将共同致力于对汽车以外的产业实施零关税、零贸易壁垒、零补贴,而容克则表示,欧盟将从美国进口更多农化产品,包括大豆和液化天然气。

容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要双方继续对谈下去,双方都会避免向对方征收更多关税,包括美国对欧洲汽车征收的关税,并会重新评估现有的钢铝关税。他说,这对特朗普来说是很大的让步,也希望他会照此实施。

此外,美欧双方也将一同致力于改革被特朗普批为无用的世界贸易组织(WTO)。

德国各界的反应可以归纳为:基本正面,但心存疑虑。

联邦外长马斯(Heiko Maas,社民党)的态度非常正面:“不仅不再征收汽车关税,而且我们还将共同反对不平等贸易,并对世贸组织进行改革,这很好。”

联邦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恭喜两位领导人达成协议,在推特上称这次峰会是一大突破,将避免贸易战并保住上百万人的工作

经济学家、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成员博芬戈(Peter Bofinger)表示:美欧之间终于不再相互为难,而是开始着手彻底取消关税。但他也补充说,特朗普的言行难以捉摸,所以谁也无法做出保证。

德国工商大会(DIHK)主席施维策(Eric Schweitzer)表示:“仍然心存怀疑。我们还远远不能做到与美国平等谈判。”“不合理的汽车关税”问题也尚未有最终定论。

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Bernd Lange,社民党)认为美欧此次达成的妥协缺乏实质性内容。贸易战的威胁并未散去,美国也没有取消对钢、铝征收关税。

此次美欧达成协议将会对世界贸易秩序、对中国外贸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在此次美欧会晤之前,位于汉堡的德国全球和区域研究中心(GIGA)主任纳里卡博士(Amrita Narlikar)接受了《柏林政治期刊》(Berlin Policy Joural)的采访。从中可以看出德国分析界的主流观点原文链接https://berlinpolicyjournal.com/trade-wars-the-us-china -and-europe-in-between/):

纳里卡博士,美国和中国已经开始了贸易战,对彼此的产品加征关税。这对欧盟意味着什么?世界价值链受到破坏,欧盟股价下跌......

由于各种原因,这对欧盟来说是一种困境。是的,绝对会破坏全球价值链。事实上,我们需要考虑几个间接影响。例如,欧盟正在考虑对钢铁进口实施进口限制,因为预期美国的关税将在全球市场上带来更大的中国冗余产能。而这(冗余产能)将反过来压低钢铁价格,这将威胁欧盟市场,使欧盟钢铁行业竞争力下降。这只是一个例子。有些学者认为报复可能没有必要 - 他们说我们不需要进行全面的贸易战。但是,抵制采取报复行动的压力将是非常困难的。

您如何看待将报复作为一种选择?

在我们讨论报复问题之前,我想提出两点意见。首先,并非特朗普总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荒谬的。媒体和学者倾向于嘲笑特朗普所说的一切,但对于他所提出的问题,有一些事实,一些有效性。例如,中国确实侵犯了知识产权。中国确实对投资者有严格的技术转让要求。中国市场并不那么开放。中国确实非常有效地利用了世贸组织补贴协议中的漏洞。特朗普正在美国境内挖掘一些非常基本的,非常内向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大部分人口仍然支持他的政策。正式这部分人对全球化和开放贸易感到失望,他们(正确或错误地)认为自己没有被全球化所惠及。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如果不这样做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并使特朗普的许多支持者相信他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 而其中一些问题是系统性的,他们也被其他国家及其人民所提出,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国际合作。

其次,我还必须强调,特朗普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对任何人都不利。这对他试图帮助的人来说并不好 - 这些政策不会把“美国放在第一位”,而且对其他国家来说也会付出代价。它们不会改善美国境内的消费者的处境,而且它们也会增加美国境内的许多生产者的成本,例如,那些直接受到钢铁和铝价格上涨影响的厂商。

特朗普现在试图用其保护主义政策解决的一些问题,应对这种状况的明智方法就是在WTO讨论这些问题,并探讨如何改革这一制度以适应许多人的关切,不仅仅是美国人。其他国家对其出口受市场准入限制也有类似担忧,世贸组织的一些协议的不完善之处使得一些国家得以轻易地利用这个体系,并且使这个组织形成持续僵局,使得成员国难以提出一些新问题并解决一些旧问题。但是(有关世贸组织改革的讨论)没有发生,而如今我们却身陷相互报复的漩涡。

因此,在设定了这种背景之后,让我回到你的问题,那就是:我如何看待报复?我的答案是:欧盟在这一点上没什么选择,只能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它必须应对特朗普总统的所作所为,它必须进行报复,最好是在WTO框架内进行报复,以使其仍然合法。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将规则抛开并单方面进行报复,仅仅因为美国已经这样做了。这也是许多其他国家正在做的事情 - 它们是世贸组织提供的规则标准下的案例。这就是印度、欧盟和土耳其所做过的。也是俄罗斯和日本正在做的事情。

但还有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举措需要与报复措施并行。首先,我们需要就改革该制度进行对话,以解决许多人的关切,他们被广泛的全球化和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国际贸易的某些方面边缘化了。尽管贸易总体上使国家受益,但这种获益并非在国家内部均匀分配,而且也会对某些部门造成损失,因此必须拥有一点谦虚的态度。在社会内部以及全球治理中,改革都是必要的。在某些情况下,改革将意味着收紧WTO的规则。

在另一些情况下,这可能意味着允许各国更加灵活地在特定条件下提高关税或其他壁垒,并鼓励各国制定更好的福利政策,以促进在其社会中更好地分配贸易收益。不仅从特朗普总统的许多支持者的角度来看,而且对于欧盟内部以及其他国家中的许多不相信多边贸易利益的、心怀不满的群体来说,这样的对话都是非常重要的。

上述讨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要明确区分哪些是贸易带来的问题,而哪些只是贸易被当成了替罪羊。例如,工业化国家的某些行业出现失业,这并非是因为贸易,而是因为技术创新。提高贸易壁垒并不能解决这类问题。

第二:我认为目标必须是让美国保持参与并将美国带回系统。但我们也需要制定其他战略。在这里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非常重要。因此,对于欧盟而言,与加拿大,印度和日本合作以建立一种意愿的联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联盟代表着自由主义价值观,包括贸易开放和多边主义。

关于WTO:美国一直在破坏这个组织,阻止裁决的生效,并威胁要无视它。美国的要求含糊不清,但美国在WTO改革方面想要实现什么呢?

是的,这是一个尚未经过系统思考的事情。它应该是。我不确定美国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为除了强烈表达对多边规则的不信任,再加上一些过于简单的、误导性的抱怨——像贸易战“很容易赢”,他们会以某种方式把“美国放在首位”——之外,我们没有看到其对这个贸易管理部门有一种非常连续性的战略。而这种立场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人)来说并不会取得多大成就:贸易战并不容易赢,他们不会把“美国放在首位”。

但如果你看看这些广泛的主张背后,似乎有一些严重的问题支撑着这些话语。这些问题与多年来国际贸易体系的运作方式以及不同的人是否认为其公平有关。甚至特朗普也在使用“公平贸易”的语言,尽管这对不同的人来说也意味着不同的东西。

在我看来,去年G20峰会期间曾有机会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讨论。德国的确试图做到这一点——作为G20的东道国,它试图继续这种对话。例如,在汉堡的G20声明中,我们提到了“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现在,如果我们想要解决那些相信自己在国际贸易中被边缘化的人的担忧,这就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

我们需要问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能认为贸易防御措施是合法的?这需要详细说明,因为你可以采取各种保护主义措施,并以某种方式声称他们的“合法性”。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像世贸组织这样的论坛,能够在各方之间、在多边层面讨论这些问题,然后形成一套规则体系。

如果特朗普政府已开始真正谈论我们该如何改进制度规则——我们如何使全球化对所有人(包括美国人)公平和可持续——这将在欧盟和许多其他国家获得共鸣。我们本来可以取得真正的进展,因为很多人一直在指出不公平,以及一些国家和国民被边缘化的问题——这个系统确实需要改革,我们本来可以一起制定这个关键议程。

但是,并非所有问题都与世贸组织或全球治理有关。世贸组织建立了一个国际规则体系,使成员国拥有一些谈判空间。国际规则还可以鼓励各国采取某些国内措施。因此,尽管世贸组织不能命令各国建立更好的福利体制,但世贸组织可能会说:“这些是因贸易而发生的错位所造成的问题,需要通过在你们自己国家内部建立更好的分配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不是我们世贸组织可以规范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鼓励你解决这些问题,并展示一些国家——比如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如何比其他国家做得更好。根据各国自己的社会契约,存在一系列不同的选择。

世贸组织可以帮助构建这场讨论,指出好的做法,这同时有助于其自身形成更好的决策流程,以成为能够及时取得成果的、更高效的组织。但世贸组织本身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多,可能因为它是一个“成员驱动的组织”。虽然这肯定是一个制约因素,但国际机构即使在这种限制条件下也可以拥有一些议程设置权力。我认为,世贸组织可以在议程设置方面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并由此提出好的想法。

我想回到美国和中国互征关税的问题。欧洲是否有可能通过调解来缓解紧张局势?特朗普一直批评欧盟,但欧洲对美国对中国某些行为的担忧感同身受,也许也对中国对美国会破坏世贸组织的担忧感同身受。欧洲在这两大经济大国之间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调解可能并不完全是我所乐见的——但与美国合作将是一条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欧盟和美国有一些利益相互吻合。但我们现在看到欧洲并没有走到这一步,没有以任何系统性的方式与美国合作。因为你是对的,美国和欧盟确实对中国有共同的忧虑。而且这些忧虑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也是地缘政治上的。例如,美国正在讨论对中国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进行投资限制。事实上,这些限制源于地缘政治考虑。

欧盟似乎的确有这些忧虑。例如,欧盟似乎正在慢慢意识到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带来的风险,或者南海争端是怎么回事。这些只是美国和欧盟应该有共同议程的途径,他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共同解决这些忧虑。而且不仅是美国和欧盟,这一地区的国家也忧心忡忡——例如日本和印度——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构建系统性的联盟和行动的可能性。这是一条非常理想的、值得与美国共同探索的路径。但欧盟也应该与印度和日本就此进行对话。

美中关税对于德国或德国工业意味着什么?这有没有可能在短期内有积极意义,因为人们会购买更多的欧洲商品,还是说这完全负面的,是对世界贸易的破坏?

我们将获得一些转移贸易,是的,我们也将获得一些新生贸易。但德国有可能面临一个真正的问题:如果这种不断升级的趋势持续下去,中国决定对美国汽车出口到中国加征关税,那么在美国生产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如宝马和戴姆勒也会受到影响。如果要在中国市场保持竞争力,他们可能不得不将工厂搬到别处。这将意味着巨大的搬迁成本和对全球价值链的破坏。

现在,其他一些国家还有可能部分地从美中贸易战中获益。例如,当中国人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时,巴西作为主要大豆出口国显然能从中获益。还有另一些国家没有如此深入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因此可能不会受到很多不利影响,比如新西兰。但如果贸易战确实在产品和国家之间传播,那么我们将看到全球增长放缓,这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另一个大问题是经济体内部会发生什么,包括美国。特朗普对钢和铝加征关税将不会为不再生产这些产品的美国工厂带来任何益处,而使用进口钢和铝的生产厂商无疑会受到非常不利的影响。这将进而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很可能会在其他国家看到类似的连锁影响。一些小团体可能从中获益,但许多人也会因此遭受损失。

欧盟正在构建新的贸易伙伴关系:加拿大、澳大利亚,并与日本达成的新的大规模贸易协定。这会在多大程度上缓和美国和中国关税带来的打击?

通常,我不认为区域贸易协定是一个好主意。当多边主义有效发挥作用时,你不会转向区域主义,即便多边主义出现螺旋式下降。当存在区域性选择时,总是会有走区域性路线的诱惑,因为它可能比与164个国家谈判达成协议更快捷。而如今,以我们所处的状况,确实需要进行这些双边的区域对话——尤其是多边主义进行得实在糟糕,不仅仅是最近的问题,还有困扰世贸组织多哈谈判的经常性的僵局。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可能认为自己别无选择,只能采取区域性路线,特别是如果世贸组织不能将最近的这次危机作为自我复原的契机。如果情况确实如此,那么签署区域贸易协定是有意义的。更好的办法是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国家一起利用这种开放的区域主义作为基石以加强多边主义。在这里,我提出一个意愿联盟,在这里确实有欧盟、加拿大和印度等决心捍卫自由主义秩序的各方。而且我所定义的定义自由秩序是广义的,因为这不仅仅是关于贸易。

最后一个问题:今天早上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问题。我们谈到了美中关税、报复、美国对钢铁和铝征收关税、欧盟的报复、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协议。您认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在明年会发生什么?您是否预计美国和中国之间会出现贸易战升级?或者你看到一个出路,我们可以解决紧张局势而不是报复?你认为未来会发生什么?

鉴于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我认为中美之间持续报复和贸易战升级的可能性很大。这一部分是因为除了“美国第一”这样的普遍性言论之外,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似乎缺乏一致性。我们没有从美国方面获得我们需要的清晰度。

正如我所说,即使报复会伤害本国消费者,身陷其中的国家也很难抵御实施报复的压力。报复不会有利中国消费者,但是,由于有一种感觉,即美国正在撕毁规则,而消费者正在受苦,因此政府很有可能走上报复之路。所以我认为存在贸易战升级的动力。

如果按照前面提到的三个步骤行事,我们还有希望能够拯救局势。首先,基于规则进行报复。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简单的以牙还牙的报复行为,而是一种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报复,乃至包括受到美国关税打击的不同国家间的协调。第二,保持与美国的对话,共同探讨如何对机制进行改革。第三,在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之间开展更多合作,形成意愿联盟,捍卫多边合作以及自由公平贸易。

回到你之前提出的观点,欧盟是否可以在美国和中国之间进行调解。就像我说的那样,“调解”在这里也许不是正确的表述,但欧盟和美国确实,也应该对中国崛起存在共同忧虑。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这是一个地缘政治问题。其中一些忧虑是亚洲其他国家也共有的。因此,这是形成意愿联盟的另一个地区。在这些方面我认为我们仍有希望。希望不仅仅是由拯救局势的防御性议程所驱动,它还让我们得以仔细思考如何对制度进行改革,使其以可持续的方式服务于所有人。

以一点希望和乐观主义结尾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