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在线2017年1月8日社论 政界提出的大标题,往往追求眼球效应,而与现实存在差距。例如“上限”一词。这个词有望成为2017年政界的核心词。对“外来移民人数上限”的要求,去年就已经成为德国政界的一个议题,而在大选之年这方面的争论还将进一步激化,尤其是基社盟及其主席泽霍费尔,正是他把这个议题推向争论的中心,而默克尔总理则表示拒绝所谓的上限。
这听起来是一种原则性的争议,但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从狭义上说,关于难民人数上限的争论,起于基社盟把德国接纳难民人数控制在每年20万人以下的提议,但在政治辩论中,这个要求被普遍化了,最终被泽霍费尔表述为德国必须“限制外来移民人数”。这一表述非常含糊,并没有从原则上区分欧盟成员国公民的迁徙、外籍工人的进入,以及政治或战争避难者的到来。在公开辩论中,这一模糊的要求又演化为要减少外来移民。
泽霍费尔所要求的不是社民党建议的“移民法”,而是“一部限制外来移民的法律,一边管控移民,同时也确定上限。”我们可以来假设一下,如果设置外来移民人数上限在法律和技术上都成为可能,那么德国共计需要多少移民?从自私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利益可图?
事实是:如果没有移民,未来几十年就业人数将急剧减少。据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IAB)估计,如果这个移民人数上限在今天得到彻底执行,则未来30年潜在就业人数将从4500万减少到3000万。像过去数十年里那样保持较为适度的移民规模是不够的。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每年迁入德国的人口要比迁出德国的多20万,如果对此不做改变,那么到2050年,潜在的就业人数将缩水到约3700万,大约从2025年开始,缩水的速度还会大大加快。
劳动力市场这样被抽干所带来的问题是不可低估的:经济会遭受损失,国家税收丰盈的年代会一去不返。整个地区都会没落。
要防止这样的情景发生,德国还是需要一个全面的移民战略。据IAB的估算,要把德国的潜在劳动力保持在当前的水平,每年迁入德国的人口应当比迁出的多50万。像2014年的情况就比较合适:德国迎来了近150万难民,其中有91.4万继续流动到其他国家,留下的人数为55万。如果要保持人口不减少,就需要这样的规模。
但要达到这一规模,面对的挑战是巨大的。2014年来到德国的人数要显著少于2015年,当时来到德国的210万人中约半数是难民,而这样的规模已经使德国难以招架。此外还有一个问题:2014年以前,迁入德国的人口主要来自欧洲其他国家,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波兰、西班牙或罗马尼亚等国家面临与德国相同的人口问题,也就是说,从这些国家来到德国的人会越来越少。未来的移民会大量来自世界上出生率高、人口饱和的地区:印度、巴基斯坦和非洲,这些地区的国家与德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教育体系也很落后,因此无论是移民还是本地人,双方都要付出巨大的融入成本。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是,由德国在当地投资建设教育机构,培养年轻人,传授德语,并择优吸纳。这样培养出来的人进入职场的起步条件会比现在到来的人好得多。
2017年的大选辩论中应当出现更现实的选项,想把移民人数尽可能压低的人,必须说清楚这背后的成本,以及这个成本会由谁来承担。而因为经济原因想要多多吸纳难民的人,则必须拿出全面的移民和融合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