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后默克尔时代”将由谁主导目前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9月26日,德国将迎来近些年来最重要的一场大选。这次大选过后,已持续16年的“默克尔时代”将正式落幕。而由于选情剧烈变化,“后默克尔时代”将由谁主导目前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9月12日晚,德国举行了第二场总理候选人电视辩论。辩论结束后的民调结果显示,41%的受访者认为社民党总理候选人肖尔茨赢得了这场辩论,联盟党总理候选人拉舍特、绿党总理候选人贝尔伯格分别获得27%、25%的支持。和8月底的第一次电视辩论相比,三人的支持率略有波动,但肖尔茨的领先地位仍然明显。
党派支持率的变化更是让这场大选变数增加。8月以来,多年来一直主导德国政坛、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选情持续走低,第二大党社民党支持率则一路攀升,目前支持率稳居首位。除这两大传统大党之外,其余四个进入联邦议院的政党绿党、自民党、德国选择党、左翼党民调趋于稳定,对大党不断形成冲击。
面对当前局势,一向冷静自持的默克尔都忍不住发声。她在9月7日的最后一次议会演讲中称,“德国面临着一个关乎未来方向的选择 ”,呼吁民众支持由拉舍特领导的保守派政府,警惕社民党可能组建的左翼政府。但从民调来看,默克尔的警告似乎未起作用,社民党支持率稳定在26%,而联盟党支持率停留在21%左右。
距离大选还有不到两周,选情是否会再次反转?此次德国大选将对德国政治产生怎样的冲击?德国政治变化对欧盟未来发展有何影响?中德关系又将因此产生什么变化?新京报就此专访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德国研究所所长郑春荣教授。
大选结果难以预料,组阁悬念较大
新京报:距离9月26日的德国联邦议院选举还有不到两周时间,社民党民调持续领先,达到26%,联盟党支持率则跌至21%的近年来最低值。你认为本届大选可能出现怎样的结果?
郑春荣:这一届大选结果难以预料,目前局势仍在剧烈变化中。
从当前的民调数据来看,社民党占据领先地位,比联盟党高出大约5个百分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民调是观察大选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它只是一个瞬时反应,并不能完全代表最后的结果。从现在波动比较大的民调曲线来看,很多选民可能仍处于摇摆状态,不同时间点去调查得出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但是,从民调趋势图来看,社民党最近一段时间的支持率一直在上升,而联盟党的下跌趋势则无法止住。由此,社民党比较有可能在此次大选中成为联邦议院第一大党。因为趋势是比较难逆转的,选民也会有一种求胜心理——尤其是摇摆选民,他希望自己投的票能起作用,也就是投给了能赢得大选的候选人。
而若是社民党成为第一大党,之后最大的悬念就在于,社民党会如何组阁。目前来看,两个政党联合无法取得组阁所需的多数,至少需要三个政党才能组阁,这就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性。跨阵营的谈判会非常困难,政党与政党之间的政策主张差异较大,即使是政党领导人也不敢轻易作出妥协。
对于社民党而言,和绿党联合几乎没有疑议,但第三个政党到底会是自民党还是左翼党,还有待观察。
从自民党的角度而言,它事实上更愿意加入一个右翼联盟,也就是由联盟党领导的执政联盟。但目前社民党领先,自民党是否会愿意加入由社民党、绿党两个左翼政党领导的执政联盟,目前还不好说。
那社民党是否会和左翼党联合组阁呢?社民党目前没有排除这个选项,以增加未来的组阁选项,以及在组阁谈判中增加博弈筹码。而这一点也是默克尔日前所提到的,她警醒选民,社民党可能会组建一个左翼联盟,而德国民众整体上对于左翼联盟执政有一些抵触情绪。
未来一段时间,联盟党的民调支持率能否出现反转,目前难以确定。但拉舍特也并非毫无希望,若是肖尔茨在最后时刻出错,那么其还有翻盘的可能。此外,若是社民党无法说服自民党、绿党等党派联合组阁,那么联盟党仍有希望。
德国政治碎片化趋势明显,未来或出现弱势政府
新京报:联盟党目前支持率停留在21%左右,几乎是二战以来的最低值。而社民党即使反超,目前也并未超过30%。这反映了德国政治出现什么新特征?
郑春荣:从目前的民调趋势来看,德国下一届政府很可能是一个三党联合执政的政府。而三个党派组成的联盟,其稳定性会大打折扣,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德国政府可能会是一个比较脆弱的政府。
这其实反映了一点,那就是,这一次大选过后,德国政治会进一步碎片化。简单说就是,大党不再“大”,而小党的得票率会有所上升。
德国政治一直以来以稳定为核心导向,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个早期成立的大党——基民盟和社民党支持率比较稳定。社民党衰落之后,近几十年主要靠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联盟党的支持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它就像一根“定海神针”,保证了联合政府的基本盘,由此也就确保了德国政治的稳定性。
但近几年,联盟党开始衰落,进入联邦议院的政党增多,小党的支持率也在不断上升,因此政治碎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种趋势导致的后果就是,德国政府组阁变得更为困难。从以前的两党联合执政,到今后可能三党联合执政。三个跨阵营的政党要组成联盟相当困难,组成联盟后一旦出现矛盾也很容易崩溃。
当然,这种趋势不是德国仅有的。整体而言,西方很多国家的传统大党支持率都在下降,而小党派不断冒出来,支持率也不断上升。所以,整个欧洲的政党格局都是越来越碎片化。
新京报:8月以来,社民党支持率一路攀升,先是超过绿党,后又反超支持率长期居于首位的联盟党。这是何原因?
郑春荣:德国民众有一个特点,即整体上是求稳。但在看到默克尔选定的“接班人”拉舍特似乎不那么可靠时,又希望求变。稳中求变,肖尔茨成了德国民众当前情况下相对较好的选择。
肖尔茨一直有意把自己打造为默克尔的政治遗产接班人,塑造一种稳定、中正的形象。包括有意塑造他和默克尔是“亲密战友”的关系,学习默克尔拍照时的菱形手势等,都是希望呈现一种自己是默克尔接班人的形象,从而提高他的支持率。
相比之下,拉舍特比较“不争气”,尤其是水灾嬉笑丑闻,更是让民众觉得他不靠谱。很多选民可能觉得,拉舍特无法继承默克尔的政治遗产。这在某种程度上拖累了联盟党,导致联盟党的支持率持续下跌。
从政党角度而言,社民党目前就是执政党之一,若是下一届政府由其主导,那就是从执政小党成为执政大党,稳中有变。这大概就是德国民众目前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社民党支持率一路攀升的主要原因。
此次大选成德国转折点,未来德国在欧盟影响力或削弱
新京报:默克尔从2005年开始执掌德国,今年大选后将正式下台。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次大选对于德国有何特别的意义?
郑春荣:这次大选对于德国而言无疑是一个转折点。
默克尔从2005年开始执政,若是此次大选后新政府无法在12月17日前上台,那么默克尔将超越德国前总理科尔,成为德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理。
过去16年,在默克尔的领导下,德国度过了很多场危机,所以很多人将默克尔称为“危机管理人”。也有一些人批评她缺乏远景规划,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上。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给德国留下了深厚的政治遗产。
在她的任期内,德国经济是欧盟内表现最好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欧债危机后德国经济迅速复苏。此外,德国经济在各种危机的冲击下表现出了其应有的韧性。在外交上,德国更加积极有为,无论是在捍卫所谓的西方自由价值观,还是在对华、对俄政策上,默克尔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
所以整体而言,默克尔是一个在德国、欧洲以及国际社会上都具有比较高权威的政治家。在国内,默克尔执政期间虽然也遭遇很多波折,但她还是能够比较好地掌控政府,她本人的民众支持率也一直比较高。在欧洲,默克尔基本被默认为欧盟领导人、欧盟主心骨。
但随着默克尔的下台,德国国内将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新政府上台后,无论谁成为总理,都没有默克尔这样的威望和影响力。即使是目前支持率较高的肖尔茨,他本人并不是社民党的主席。社民党两位主席都是更偏左的,而肖尔茨是偏右的,未来若是社民党成为主要执政党、肖尔茨出任总理,其内部矛盾就会逐渐凸显。尤其是到时候还可能是三党执政,党派之间的矛盾也会比较激烈。这样的政府定然会比较脆弱。因此,新总理国内施政会面临很多限制,需要做出更多的妥协。
从欧洲层面来看,一个弱势的德国政府,不太可能在欧洲层面发挥强大的领导作用。因此,德国在欧盟中的作用可能会被削弱。但德国在欧盟的基本实力是稳固的,因为其经济实力仍然是最强大的。
新京报:欧盟近些年一再强调要战略自主。作为欧盟的领头羊,德国政治变化对欧盟未来发展有多大影响?
郑春荣:欧洲近几年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波动,因为核心的两个大国都将面临比较大的政治变动。首先,德国今年大选,默克尔即将下台;其次,法国明年大选,马克龙能否连任仍存在不确定性。
英国脱欧之后,德法成了欧盟的核心稳定器。若是这两个国家内部政治不稳定,整个欧盟的凝聚力肯定会下降,未来其内部矛盾会增加,更加难以形成统一意见。德法耗费太多精力处理内部矛盾,也就没有那么多精力管欧盟的事情。
欧盟要实现战略自主,首先就需要内部抱团,在内部形成统一意见。但一些小国看到大国压不住阵,心态会更加浮动,欧盟内部倒向美国的声音可能就会加强,这显然不利于欧盟形成一个独立的多极力量。因此,欧盟的战略自主步调可能会放缓。
但欧盟未来到底会如何,还需要观察。从德国的角度而言,目前德国面临一个阵痛期,三党联合执政对德国是一个新事物,但也并不一定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事情,若是德国新的执政联盟之间可以产生比较好的化学反应,这个阵痛期说不定很快就能过去。
中德关系未来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新京报:默克尔担任总理的16年间,曾12次到访中国,推动中德、中欧关系取得较好发展。默克尔下台,德国即将迎来新政府,这对于中德关系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郑春荣:德国政治变动对中德关系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下一届德国政府的组成。
默克尔的对华政策有很深的烙印,包括促进中德经贸合作、定期访华等,同时还推动了中欧投资协定的达成。欧盟对华有三重定位——合作伙伴、竞争者、制度对手。但默克尔的对华政策是比较务实的,强调对话,以及以合作为主基调。
但德国下一届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目前还难以判定,因为无法确定最终组阁的会是哪些政党,而不同政党的对华政策是存在差异的。
在德国几个主要政党中,社民党的对华政策是相对友好的。从社民党的竞选纲领来说,整体上还是主张延续维利·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通过对话发展友好关系。社民党总理候选人肖尔茨也属于比较务实的类型,他在担任汉堡市长时和中国有很多合作。因此,社民党应该会延续和中国比较好的关系。
但是绿党更加关注人权、法治、知识产权、气候治理等方面,对华政策比较激进。自民党也是如此,可能会借人权问题甚至中国台湾问题制造麻烦。这也就意味着,若是社民党最终上台,且与绿党及自民党组建执政联盟,其对华政策必然会受到这两个党派的制约。那么,相比于现在的执政联盟,新政府中主张对华强硬的力量会上升。
因此新的联合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可能会偏向于适度的强硬,更多地强调和中国的竞争以及对中国崛起的忧虑。尤其是现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国将进一步拖着欧洲一起对华强硬,德国下一任总理很可能更没有勇气和底气抵挡来自美国的压力。
所以说,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中德之间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且竞争性因素、负面因素可能会上升。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张磊 校对 吴兴发